莎士比亞四大悲劇,包括《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故事均取自歐洲的歷史傳說。自十九世紀始,它們即被公認為是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
《哈姆雷特》也被翻譯成《哈姆萊特》。英文原名為“The Tragedy of Hamlet, Prince of Denmark”(丹麥王子哈姆雷特的悲劇),簡稱Hamlet,又名王子復仇記,威廉·莎士比亞的著名悲劇之一,是莎士比亞最負盛名的劇本,同《麥克白》、《李爾王》和《奧賽羅》一起組成莎士比亞“四大悲劇”。在《哈姆雷特》中,復仇的故事中交織著愛恨情愁。同時,哈姆雷特也是該劇主人公丹麥王子的名字。他在劇中第三幕第一場的經典獨白“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問題”(英語: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the question)是戲劇史上流傳最廣的臺詞之一,也是許多現代演員噩夢般的表演難點。
《奧賽羅》是以15世紀末葉賽浦路斯島作為舞臺的。奧賽羅是威尼斯公國一員勇將。他與元老的女兒苔絲狄夢娜相愛。但由于他是黑人,婚事未被允許。兩人只好私下成婚。奧賽羅手下有一個陰險的旗官伊阿古,一心想除掉奧賽羅。他先是向元老告密,不料卻促成了兩人的婚事。他又挑撥奧賽羅與苔絲狄夢娜的感情,說另一名副將凱西奧與苔絲狄夢娜關系不同尋常,并偽造了所謂定情信物等。奧賽羅信以為真,在憤怒中掐死了自己的妻子。當他得知真相后,悔恨之余拔劍自刎,倒在了苔絲狄夢娜身邊。
《李爾王》也是威廉·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敘述了年事已高的李爾王意欲把國土分給3個女兒,口蜜腹劍的大女兒高納里爾和二女兒里根贏其寵信而瓜分國土,小女兒考狄利婭卻因不愿阿諛奉承而一無所得。前來求婚的法蘭西國王慧眼識人,娶考狄利婭為皇后。李爾王離位,大女兒和二女兒居然不給其棲身之地,當年的國王只好到荒郊野外……考狄利婭率隊攻入,父女團圓。但戰事不利,考狄利婭被殺死,李爾王守著心愛的小女兒的尸體悲痛地死去。
《麥克白》講述了以下故事:蘇格蘭國王鄧肯的表弟麥克白將軍,為國王平叛和抵御入侵立功歸來,路遇三個女巫。女巫對他說了一些預言和隱語,說他將進爵為王,但他并無子嗣能繼承王位,反而是同僚班柯將軍的后代要做王。麥克白是有野心的英雄,他在夫人的慫恿下謀殺鄧肯,做了國王。為掩人耳目和防止他人奪位,他一步步害死了鄧肯的侍衛,害死了班柯,害死了貴族麥克德夫的妻子和小孩。恐懼和猜疑使麥克白心里越來越有鬼,也越來越冷酷。麥克白夫人神經失常而自殺,對他也是一大刺激。在眾叛親離的情況下,麥克白面對鄧肯之子和他請來的英格蘭援軍的圍攻,落得裊首的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