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就在盟軍攻陷德國首都柏林后不久,從阿爾卑斯山區一個偏僻小鎮傳來一個驚人的消息:在一個糧倉地窖里發現了德國研制的先進計算機。兩名英國情報官聞訊趕到當地,不過擺在他們面前的那臺機器怎么看也不像是德國的“先進計算機”,頂多也就是某個印刷廠遺棄的排字機。 過了很長時間之后,西方計算機界終于認識到,這臺貌不驚人的機器,的確是當時最先進的計算機,它研制成功的時間,要比美國、英國的同類發明更早。這臺計算機的名字叫Z 4,它的發明者叫康拉德•楚澤(Konrad Zuse)—— 一位德國工程師。而Z 4的上一代產品Z 3意義更為重大,它是世界上第一臺可編程的數字計算機。 康拉德•楚澤1910年6月22日生于柏林。他從小就對科技和藝術有濃厚的興趣,并開始搞一些小發明,不過常常是不久后他就發現,那些東西早就有人發明出來了。中學畢業以后他開始在柏林-夏洛滕堡技術學院(今天的柏林工業大學)讀機器制造專業,不久又換到了建筑專業,最后他又選擇了土木工程專業并讀完畢業。土木工程師在他看來是工程師和藝術家的理想結合體。 1935年大學畢業以后,楚澤在柏林一家飛機制造廠工作,主要從事飛行靜力學的計算分析工作。由于計算工作實在太單調繁瑣,他有了想制造一臺能自動處理運算任務的機器的念頭。為了實現他的“發明夢”,不久后他就辭職回家,于1936年開始獨立研制可編程的計算機。 他用兩年的時間完成了第一臺純機械數字計算機Z 1,它可以進行有限的編程。不過由于零部件的缺陷,這臺機器的性能不夠理想,運算精確度不高。 二戰期間楚澤兩次被征召入伍,通過大學時代以及飛機制造廠的朋友的幫助,他得以“因有其他重要工作”為理由而免服兵役,并再次回到飛機廠工作。在那里他研發了專門用于處理氣體動力學的復雜計算的機器S 1和S 2。S 1被用于優化空投炸彈時的機翼抖動穩定性,而S 2在戰爭結束前一直未被投入使用。 1940年他得到了來自于空氣動力實驗研究所的資助,利用電話繼電器制造了第二臺計算機Z 2。同年,他成立了“楚澤儀器制造公司”(Zuse Apparatbau),生產可編程的計算機。 1941年,楚澤在他的小公寓里完成了Z 3的制造。這是一臺全自動的以二進制浮點計算來工作的計算機,它的存儲器和中心計算元件都是由電話繼電器構成的,運算可以由程序來控制。Z 3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臺能良好運轉的計算機。 由于楚澤生活在法西斯統治下的德國,與外界封閉隔絕,因此他無從獲知英美科學家研制計算機的消息,這也阻礙了他與其他科學家的交流與合作。直到二戰以后他才從專利局那里得知關于查爾斯•巴貝奇(Charles Nannage,英國計算機先驅)的研究工作的消息。而阿蘭•圖靈(Alan Turing,英國數學家、邏輯學家,被稱為“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能之父”)的名字在當時對他來說也是完全陌生的。Z 3剛好能滿足圖靈提出的計算機理論的要求,但這一點直到很久以后(1998年)才得到論證。 楚澤在柏林的公司在1945年的空襲中與Z 3一起被炸毀。不過之前他就把已經完成了一部分的Z 4轉移到了安全的地方——阿爾卑斯山區。在1941至1945年間,他還設計了一種編程語言“Plankalkül”,這被公認為世界上第一個普適性編程語言。不過它在當時的計算機上還不能執行,直到2000年才成功得到使用。 二戰以后,楚澤在諾伊基爾興(Neukirchen)建立了楚澤合資公司。楚澤把他的Z 4重新安裝在蘇黎世技術學院,當時它是歐洲唯一一臺能正常運作的計算機。之后的計算機被陸續制造出來,他們的型號名稱都是“Z”加上一個數字。值得一提的是Z 11和Z 22,前者主要賣給光學工業以及大學,后者則是第一臺使用磁性存儲器的計算機。 1957年公司由諾伊基爾興遷到了巴特•赫爾斯費爾德(Bad Hersfeld)。到1967年該公司一共制造了251臺計算機。后來由于公司遇到經濟困難,楚澤不得不把它賣給了西門子,從此“楚澤”這個品牌也在市場上消失了。 退休以后楚澤全身心投入了他的興趣——繪畫當中。他曾以庫諾•澤(Kuno See)的筆名創作了一些抽象畫以及同時代的名人的肖像。在1994年漢諾威信息及通信技術博覽會(CeBIT)上他還送給比爾•蓋茨一幅自己替他畫的肖像畫。 由于他的杰出貢獻,楚澤獲得了很多榮譽。他一共被授予了八個名譽博士和兩個名譽教授的稱號,有兩個獎章也是以他命名的:一個是德國信息學協會(Gesellschaft für Informatik)的,另一個是德國建筑行業總會(Zentralverband des Deutschen Baugewerbes)的。1995年起他成為了豪亞斯維爾達(Hoyerswerda)的榮譽市民。同一年因為他的畢生成就,他被授予聯邦十字勛章(Bundesverdienstkreuz)這一至高榮譽。在德國電視二臺(ZDF)2005年舉辦的評選中,楚澤榮登“最偉大的德國人”的第十五位。 今天,慕尼黑的德意志博物館(Deutsches Museum)里陳列著一臺還能運轉的Z 3原型機;Z 1的原型機現在在柏林德國科技博物館(Deutsches Technikmuseum Berlin)里,那里還有一臺完好的Z 22和其他各種Z系列機器;在卡爾斯魯厄高等?茖W校(Fachhochschule Karlsruhe)里還有著一臺擁有成套設備的Z 22,他是2005年初在卡爾斯魯厄藝術和媒體技術中心(Zentrum für Kunst und Medientechnologie)舉辦的一次展覽中組裝起來的;一臺1967年生產的Z 25歸波恩算術博物館(Arithmeum)所有;許恩費爾德(Hünfeld)市博物館還設立了一個“康拉德-楚澤部”,展出Z系列的一些機器;此外在豪亞斯維爾達還有一個康拉德-楚澤計算機博物館,它主要介紹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史以及楚澤的生平。 楚澤活到85歲高齡,1995年12月19日他在許恩費爾德逝世。值得欣慰的是,全世界都已承認他是“數字計算機之父”。
|
|
 |
| 班級名稱 |
開班時間 |
結束時間 |
學制 |
地點 |
學費 |
優惠 |
報名 |
|
|
|
Error:The NodeID 615 you have set does not exis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