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在德國慕尼黑舉辦的啤酒節(也被稱為“十月節”)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俗節慶。自1810年起,每年人們都會在慕尼黑城西的特雷西婭草坪上舉辦啤酒節,年參觀人數超過600萬人。啤酒節上供應的啤酒是一種名為Wiesnbier的啤酒,這種特制的啤酒釀造是加入了較多的原麥芽,因而酒精含量也比一般的啤酒高。 第一屆啤酒節 巴伐利亞州的各種啤酒節慶花樣繁多,啤酒節上人們喝掉庫存的三月份釀造的啤酒,滿心歡喜地迎接新一季釀造季的到來。 慕尼黑啤酒節相比其他德國的民俗節日,歷史較短。第一屆啤酒節于1810年10月17日開幕,當時為了慶;侍勇返戮S希和特雷澤公主的結婚大典,在慕尼黑城墻前的草坪上舉行了盛大的賽馬比賽,這片草坪日后被命名為特雷西婭草坪,此后每年的啤酒節都在這塊草坪上舉行,這也是為什么啤酒節在民間也被叫做草坪節的原因。 皇太子路德維希對古希臘文明相當癡迷,于是他的臣仆投其所好,建議他以古希臘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形式舉辦這場盛會;侍佑淇斓亟邮芰诉@個建議,所以最初幾年的啤酒節看上去更像一個體育大會。為了每年都能給慕尼黑市民這樣一個全民同歡的機會,巴伐利亞皇室決定以后每年都在相同的時間舉行賽馬,這就是啤酒節的傳統的由來。
不斷發展的民俗節日 19世紀 由于拿破侖的入侵,1813年啤酒節第一次被迫取消,外患平息后,啤酒節得以恢復,規模也不斷擴大,除了賽馬比賽以外還加入了攀巖,保齡球,秋千等項目。 1818年啤酒節的會場上架設了第一架旋轉木馬。除此以外也增添了其他供下層市民娛樂的項目,比如抽獎攤就就吸引了不少人參與,獎品多是陶瓷器,銀器,首飾等。1819年開始慕尼黑市政府接管了啤酒節,啤酒節成為了每年一度的固定傳統。
1850年一座高20米的巴伐利亞神像亮相在特雷西婭草坪上,3年之后一座羅馬眾神廟也落成在巴伐利亞神像下。之后幾年啤酒節數次被迫取消,如1854年和1873年的霍亂,1866年的普奧戰爭,1870年的德法戰爭。
19世紀末慕尼黑啤酒節逐漸發展成為了一個世界知名民俗節日。啤酒節的時間也逐漸延長,并且改到了陽光明媚,天氣相對暖和的九月,“十月節”變成了僅有最后的一個周末在十月的節日。
1880年起市政府頒發了啤酒節上銷售啤酒的許可,1881年第一家啤酒釀造商落戶啤酒節,是夜,400余家攤位燈火通明,照亮了整個夜空。為了增加座位,并加入樂隊演奏,啤酒商們將小型啤酒屋改建成了大型啤酒帳篷,越來越多的馬戲團和游樂場經營商前來為啤酒節助興。
20世紀 1910年是啤酒節100周歲的華誕,當年人們總共喝掉了120萬升啤酒。當時最大的啤酒帳篷中同時接待了一萬兩千多人。 1914到1918年間啤酒節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被迫中斷,戰后經濟尚未完全復蘇,因此1919年和1920年僅舉辦了一次規模較小的“秋季啤酒節”,1923年到1924年世界范圍內的通貨膨脹導致啤酒節再次被取消。1939年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也沒能舉辦啤酒節,同樣戰后的1946年至1948年間,也僅舉辦了規模較小的“秋季啤酒節”。至此,啤酒節從創立以來總共中斷了24次。
1950年慕尼黑市長托馬斯•維門爾用木槌敲開第一罐新釀啤酒桶,宣布啤酒節開幕,從此這種特別的開幕方式成為了啤酒節的傳統。戰后啤酒節上的賽馬比賽被取消,僅在1960年啤酒節150周年慶典的時候重新舉辦過一次。
啤酒節歷史上悲劇性的一幕發生在1980年9月26日。那天啤酒節場地的入口處發生了一次爆炸,導致13人喪命,200余人受傷,其中68人傷勢嚴重。這次恐怖襲擊是德國歷史上最嚴重的襲擊事件。
今日啤酒節 啤酒節每年吸引了超過600萬人前往,其中很多游客都來自外國,主要來自意大利,美國,日本和澳大利亞。近年來,啤酒節上新增了傳統服飾游行,很多游客都穿上傳統的皮褲和緊身連衣裙盛裝加入到游行隊伍。 啤酒節上酗酒問題也日益嚴重。為了避免啤酒節變成鬧哄哄的酒鬼節,為了讓啤酒節保持其傳統氣氛,讓老人和小孩也可以參與其中,2005年活動主辦者提出了“安靜的啤酒節”的口號,規定啤酒館的經營者在晚上六點之前只能演奏傳統的吹奏樂,音樂的分貝不得超過85分貝,只有到了晚上才能演奏流行音樂和打擊樂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