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革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明確要求:“通過多種方式對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導,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健全人格,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做為學生思想政治輔導員,在做好日常管理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對學生心理進行專門輔導,使學生成為一個心理健康的人。
心理輔導(Counseling)是指心理輔導者(Counselor)對某個特定的對象—心理求助者(Client)在自我成長,人格適應等問題上予以心理援助,使其問題得以解決,從而得到更好的一種心理學應用性技術,心理輔導中求助者與援助者的關系從本質上講是一種援助的,咨詢的人際關系。
學生心理輔導可分為三個塊:學習問題、適應問題、成長與發展問題。
對待學習問題,首先要尋找產生學生困難問題的根源,如為什么厭學?學習成績為什么下降?為什么看書頭疼?原因可能是學生能力差,可能是疲勞,可能是記憶力衰退,也可能是沒有興趣,恐學癥等等,進行心理輔導時要讓他走出困難圈子,從學習計劃、學習目標、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學習效率等方面來輔導。
在校園中,學生適應問題主要有兩方面:行為問題和人格問題。(一)行為問題如:偷竊、暴力、欺辱、自殺、厭食、失眠、手淫、舔指、說謊等,這類問題從發展的角度看,有些是一時性的,在適應的時間和合適的環境中進行教育可以逐步消失。(二)人格問題主要有神經癥、自卑感、嫉妒、自由散漫、怠惰等,這些問題必須經過長期的輔導和糾正才能改變過來。
成長與發展問題是指人生觀:生活價值觀的確定,包括對自我潛在能力和特點的理解和把握,對自我社會性的發展和將來人生的設計,進入青春期后的青少年的性心理,身體發展等各方面問題。這樣的問題,輔導老師進行輔導時應注意:(一)不要片面地擺出說教、說理的態度,要引導學生把心理話說出來,讓他們安定情緒,減輕緊張程度。(二)站在學生的立場上,理解學生,理解他們的苦惱之處,進行共感性的心理輔導。(三)要認真傾聽全面接納學生的心聲,不要一味指責學生的行為。(四)輔導不要單方面中止,要有計劃,有階段地進行,以情感疏導為中心,使學生達到情緒上的解放,讓其體驗心理輔導的愉悅。
總之,在學生心理輔導中要把握學生的心理動態,以情動人,以理服人,在發展中消除學生的心理陰影,使他們成為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合格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