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輔導的目標和任務
教育目標:是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得到全面的發展,成為社會主義社會具
(心理輔導) 有綜合素質的建設人才和合格公民。
心理輔導的任務:1、是維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2、是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
通過家長、教師、 班主任、輔導員、心理醫生、護理人員、心理衛生愛好者及社會各方面共同協作努力來完成。
大學生常見心理問題
環境適應性問題學習、工作心理困擾、人際關系問題、情緒障礙、性心理困擾、擇業心理。
知識改變命運
我們所處的時代:信息化社會;
產業社會化;
高新技術的發展;
心理醫生能耐究竟有多大
教師,我們用《師說》中的話:“傳道、授業、解惑也。”醫師,則是醫治其病痛,有得將增進健康的知識傳授給人的。心理醫生又不一樣,他是用心體察咨詢者的內心苦惱,解心結的。所以心理輔導、心理咨詢對同學們來說是:幫助過程、教育過程和增長知識的過程。
心理醫生還必須具備心理學 、倫理學、社會學、哲學、歷史學、教育學甚至語言學方面的知識,還需要掌握心理咨詢的各種技術,包括傾聽、悟談、測驗、輔導和心理干預的技術。
我們在心理咨詢中發現:如果“遵從性”較差、認識水平較差,醫生是難以實施以上醫心之術的。
重視大學生的心理問題
近年來,已有數起在校學生尋短見的事件發生,這實在讓人痛心和惋惜。
隨著社會飛速發展和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在精神上的壓力比以往大大加大了。
不僅是大學生,就是在某些中、小學生中,心理問題也成了值得關注的問題。
心理專家指出:當前,困擾學生的心理障礙因素,不僅有學習壓力重的問題,還有就業、個人情感、經濟等等方面的因素。
青少年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尚未完全定型,需要有關各方給予的正確引導。
家庭學校社會各界都必須重視學生心理健康,切實加強這方面的教育,使他們始終保持良好的心態,以樂觀自信的精神狀態,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之中。
珍惜讀書的機會
“農村教育沒有出路,是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
曾多年從事農村教育的教育部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農村教育研究室主任李水山指出,升入高一級學校的出路(高中、大學)和職業教育的出路被堵死或不暢,使得農村考生升學比例始終保持較低水平。
據了解,我國普通初中毛升學率約為88%,但在農村地區卻遠達不到這個比例。
國家統計局農村調查總隊一項調查顯示,2001年,我國農村勞動力為4.82億人,其中,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達到了87.8%。
青春期生理特點
生長發育增快,是個體發育史上的第二次飛躍時期
初具男子漢氣魄或女性曲線美
大腦及神經系統的功能活動趨于完善
生殖系統的發育和性功能的成熟
青春期心理特點
對許多問題還是個未知數
富于想象和幻想,好奇心強,興趣廣泛
追求上進,憧憬未來
做任何事都不甘落后,有較強的榮譽感
自尊自立的觀念增強,要求父母及老師理解、信任、尊重
由于易受情緒和興趣的制約,思維顯得片面和膚淺
情感豐富易變,情緒易于動蕩的兩極性
青春期性心理、性生理
大學生正值青春期,生理和心理正發生著巨大的變化,隨之產生的問題很多。
一項調查問卷:只有1/5的學生對學校的性教育滿意。而現代的學生正處在大量性信息和性刺激下,與此同時,進入性成熟期,生理和心理上有接近異性的要求;乇芎头忾]是不可能的,相反會使他們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從其他渠道接受片面的、黃色淫穢的“知識。”
性知識作為一門科學知識,和其他科學知識一樣,根本不存在“見不得人”的問題,作為性本身來講,他和一個人吃飯、睡覺一樣正常。
知“性”的同學更健康
青春期是個體發育特別是性發育的一個關鍵時期:
由于性機能迅速發展和日趨成熟,使其性意識開始覺醒,產生了從未有過的性心理體檢和行為反應;
此時的認知水平和行為控制能力相對來說比較差,因此,這種生理上的成熟與心理上的不成熟之間的矛盾易激化;
解決孩子們性問題的辦法:
1、學校、家庭、全社會都應引起重視。
2、把“早戀”改為“早煉”,男女同學接觸就說談戀愛不對,讓男女同學有正常的同學關系。
3、上好性生理、性心理課(集體授課與心理咨詢相結合)。
4、多創造一些男女同學接觸的機會,培養教育孩子們良好的人際關系。
性發育過程中的焦慮問題
本能是人性的一種表現,本能不是邪惡的,也不值得羞愧,本能也不壞,壞的只是將本能加以病態地發展,而使理智失去存在的余地.本能是無法消滅的。消滅了人的生存的樂趣,等于消滅了人的生存。理智也不消滅本能,只是使本能更健全更有價值地延伸。大學生要掌握科學的性知識(真正的在性文化、性生理、性心理、性倫理、性文明的高度上綜合地加以思考。)根據年齡段的特點,關鍵得思考自己的主要任務是什么?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
認識事物能力正常,情緒反應適度。
人際關系協調,對周圍環境適應良好。
行為上能夠自我控制,心理發展符合年齡特征。
意志品質堅強,個性健全統一。
當今大學生最缺少什么
遠大理想 是非觀念 優良家教 保健常識
健康審美 吃苦精神 合理約束 自我認定
不良個性的表現、成因、矯正、
自 卑
表現:看不到自己的長處,對經努力能實現的目標也輕易放棄。
成因:過低評價自己,過低的期望,內向性格。
矯正:尋找自己過人之處,教育者的鼓勵。
自 負
表現:不關心他人,唯我獨尊,嫉妒心強。
成因:過高估計自己,自尊心過強。
矯正:接受批評,與人平等相處。
依 賴
表現:沒有主見,缺乏信心,獨立時沒有安全感,易出現焦慮、恐懼癥。
成因:父母過分專制或包辦造成別人對自己錯的意識。
矯正:讓他們做點社會工作磨練一下,多鼓勵和指導他們。
敵 對
表現:軟硬不吃,好壞不聽,喜歡惡作劇。
成因:專制教育造成逆反心理。
矯正:多關心他們,堅持正面教育,注意以理服人。
孤 僻
表現:性格內向,不相信人,不愿意與人接觸。
成因:交往遇到挫折,評價自己過高或過低,過早體驗悲傷。
矯正:認識孤僻的危害性,正確評價自己,多參加集體活動。
暴 燥
表現:遇事不冷靜,愛發脾氣。
成因:遺傳,溺愛,不注意修養。
矯正:認識危害性,學會制怒。
猜 疑
表現:無中生有,不善于人際交流與溝通。
成因:缺乏自信,思路封閉,按暇想目標思考,陷入暇想的結果。
矯正: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用理智控制情緒。學會自慰,增加交流。
偏 激
表現:以偏概全,一好則都好,一壞則均壞,情緒易沖動,行為魯莽。
成因:認識問題不全面,見識少,青春期大腦皮興奮性強。
矯正:學會辨證地看問題,注意磨煉意志力,增強自制力。
人的心理(意識)系統的構成(略)
女大學生心理咨詢
女大學生中經期身心綜合癥的發生率在82.95%,有13.70%的女大學生一年中有1/3的時間是在抑郁、煩燥、不適中度過的。這些事實都在警示著我們加強女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改進高校的心理咨詢工作,是一個必須認真解決的課題。
1.女大學生中普遍存在的高焦慮傾向。自尊心、自信心受挫,或使失敗感、內疚感增加而形成的緊張不安。
2.強烈的自我意識。包括自我觀察、自我評價、自我控制、自尊心、自信心等內容。
3.較低的成就期望值。由于較低的期望可能會挫傷個體的自信心,使個體擔心即將發生的行為的不良后果,進而增強丁個體的焦慮傾向。
女大學生心理輔導
1、擔心可能挫傷自信心,而擔心即將發生的行為的不良后果。因此,更加膽小怕事,進而增強了個體的焦慮傾向。
2、培養正確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評價能力的輔導。
3、社會適應教育和人際交往技巧的輔導。
4、正確愛情觀和職業觀的輔導。
5、坦誠與心理醫生的傾訴、交流、商討、能獲得心理支持、豁然開朗的效果。
讓自己幸福的秘訣
1、不抱怨生活 2、不貪圖安逸 3、感受友情4、勤奮工作5、降低負面影響6、生活有理想
7、給自己動力 8、規律的生活 9、珍惜時間 10、心懷感激11、瘋狂讀書 12、心情郁悶時去健身
克服自卑心理有以下三個要點:
一是、對自己的素質、能力評價過低。有的人因為受文化水平和智力等客觀條件的制約,平時反應慢一點,就認為自己天生愚笨;有的人因為生理有缺陷,就總覺得別人蔑視自己;有的人在受到批評、指責時,容易形成較強的心理壓力,而表現為自我輕視、自暴自棄的心理狀態,甚至干脆“破罐子破摔”。
二是、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經不起較強的刺激。一般來說,有些年輕人容易產生自卑心理,他們工作經驗少,生活閱歷淺,承受挫折的能力差。有些青少年處于心理成熟度落后于生理成熟度的“非常時期”時,更容易產生有自卑傾向的情緒波動。當一帆風順時他們很容易過分自信甚至驕傲自滿;當遇到挫折時又容易悲觀失望,心灰意冷,把自己看得一無是處。
三是、多疑善感,謹小慎微。有自卑心理的人對事物反應極為敏感,做事情前怕狼后怕虎、優柔寡斷。明明是自己胸懷不夠坦蕩,卻總懷疑他人在背后搗鬼,說自己的壞話。
與科大學生的對話
問: 我性格內向,不善言辭,喜歡安靜。有些人說我很穩重很端莊,也有人說我有些自閉,凡事愛憋在心里面,不愛對別人講。他們說的都沒錯。而我一點也不喜歡這樣,因為我缺少朋友,很孤單。我曾經試圖改變自己,但都無功。我該怎么辦呢?我真的很苦惱。
答: 通常情況看:1、你首先要先明白自己的性格以及性格是怎么形成的(原因);2、你需要從改善人際關系開始。最好是可以去看心理醫生,在醫生的幫助下,重新認識自己的性格以及形成的原因,也許會容易一些。
不追求和所有人都成為朋友,而是選擇自己覺得值得交往的人進行深交。
盡量學會表達自己,我也曾經有過一種心理障礙,覺得我說話時別人會很注意自己的“風度”,結果搞得很緊張,反而什么也說不好,嚴重的時候有“口吃”。
我們應該先理會這個問題客觀存在(就是提高認知的過程),然后很自然的去做,大膽的實踐,要想到“要笑就讓他們笑吧!”這樣結果會很好的。
環境與成長的辯證關系
s優越環境下的逆子、優越環境下的佼佼者。
s古人云:“貧寒養佼子”,“吃得苦中苦,做得人上人。 “浪子回頭金不換”。記住這些告誡。
s兩者相比關鍵在自身個性、行為的養成、而缺少心理營養往往是整個全社會的問題。
s作為自身要有遠大的理想,要有志氣。
s歌壇、體壇、明星們,的成才之路,專家學者、作家、院士、博士、企業家等等。要建立正確的苦樂觀。
s我曾經給孩子們推薦藝術家的童年、作家的童年。
做人、需要規范和約束
人,在社會生活這個大系統中無論居官,為民、處世或者創業競爭,帶兵打仗都要遵循人類社會系統的“克制”之道,通過法、禮、情的規范,生存發展。世間沒有絕對的自由,萬事萬物都有“度”的限制,做人尤其要有規范和約束。
大學生成才的不利因素
1人生觀動蕩模糊
青少年的人生觀尚處在形成時期,由于自身性格,生活環境以及社會思潮的影響,使得他們人生觀確立變得更加困難,猶如站在十字路口,不知走向何方。因此,一旦受到外界不良風氣的影響,就可能走上邪路。
2情緒發展中的不穩定性
生理日趨成熟,然而從心理看,他們正處在“青春期斷奶”期。他們要求父母及教師理解、信任、尊重他們,不希望父母采取公式化的管教方法。否則將引起他們與大人對立,出現“反抗情緒”。情感豐富易變,情緒易于動蕩的兩極性被家長們視為令人操心的危險年齡。
互聯網的利弊說
在一份調查問卷中,對某醫學院80名本科生進行調查.其中男生37名,女生43名,平均年齡20.95歲。
統計分析發現70%的同學認為網絡給他們帶來了許多便捷,上網后覺得心情舒暢,生活更精彩、更豐富,并沒有對正常的學習、生活帶來不良影響。但30%的學生不同程度受到互聯網的負面影響,引起輕度的網絡性心理障礙。
表現為上課走神、頭痛、失眠、視力下降,對待事物產生依賴性,更嚴重的出現了生物鐘紊亂等。
色情的東西太多,對淫穢影響要有正確認識,一是面對,二是要用頑強的毅力加以克制。
中醫把天、地、人歸納為“三才論”。天地宇宙萬事萬物由大道生,大道包羅萬象,天地一切皆由其所出,變化無窮。故謂博極醫源,循道之難也。悟道的過程,就得靠學習和積累。
大學生求職先調整心態 有些尚未工作的畢業生提起求職也有牢騷。從外地一所公安院校本科畢業的小李被分回原籍某派出所工作,看到比自己學歷低但有門路的同學都留在公安局較好的崗位,他心中忿忿不平,索性辭職來哈找工作。還有的未簽約畢業生給自己設想的崗位都是外企“白領”,而對推銷員、市場調研員等工作崗位不屑一顧。一邊感覺自己“懷才不遇”,一邊對工作東挑西揀。長此以往,一些畢業生出現了過重的心理壓力,最終只好求助于心理醫生。
世界各國的就業形勢是不一樣的
印度:印度政府促進就業政策的措施。
一是、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提供更多就業機會。政府資助的多為小規模勞動密集型農業基礎工程,項目周期一般為3至12個月,20年來累計制造了40多億個工作日;
二是、創辦公共工程;
三是、支持創辦小企業,幫助勞動者自營就業。近10年來,印度增加的5000萬個工作崗位,絕大部分來自小企業和自營企業。
美國:伴隨經濟低速增長,近年來美國的失業率呈明顯上升趨勢。
對此,美國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運用財稅政策刺激經濟,增加就業;
扶持小企業發展;
發展信息產業,帶動服務業;
通過政府補助,增加就業;
建立完善的就業信息網絡;
勞務派遣公司為失業者尋求靈活就業崗位;
實施特色培訓計劃,開展“伙伴式培訓”。
瀟灑讀、解千愁(一)《名人名言可以激勵我們!》
人要學會走路,也得學會摔跤,而且只有經過摔跤,才能學會走路
——馬克思
苦難對于能干的人是一筆財富,對于弱者是一個萬丈深淵
——巴爾扎克
成功的秘訣很簡單,無論何時,不管怎樣,我也絕不允許自己有一點點灰心喪氣
——愛迪生
瀟灑讀、解千愁(二)《名人名言可以激勵我們!》
人,必須有所追求,必須要隨時注意提高自己的素質,擴大自己的知識領域,而這一切都源于自學。
不論你受到如何高深的教育,那僅僅是學習的開端。在一定意義上講,一切有所作為的人都應是“自學成才”的人。
人的心態、神態的平和、安祥,是長期修養“養”成的,而絕不可能是臨時待人時“做”就能“做”出來的。
心理素質教育常抓不懈《學校對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應有長遠打算》
(1)滲透學科課堂教學進行心理素質教育。主要是通過心理學、心理實驗課、教育學、班主任工作概論、大學生人生修養等課程,在有關章節中把心理素質教育要求、內容融于其中,進行引導、點撥。 (2) 通過大學生心理協會,調動學生的心理自助能力,開展心理素質教育活動。如參觀精神病院、聆聽心理衛生專家的講座、編寫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板報、在六一兒童節上街進行心理咨詢與測量活動、舉行新老生聯誼活動等。
(3)對學生進行個別心理素質輔導。每學期都有一些學生由于各種原因,前來心理輔導中心要求輔導,輔導的內容主要有學習焦慮、環境不適應、人際關系緊張、內心苦悶、戀愛心理等問題。 (4) 組織心理輔導教師經常在學校?献珜懶睦硭刭|教育方面的文章,宣傳心理健康知識。普及現代心理輔導意識,鼓勵學生遇到心理危機或心理失控后求助于心理輔導教師,解決困難,疏導郁悶,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最后,希望學校各部門之間要協調配合,為同學們多提供實際鍛煉的機會和場所。學生處,團委和學生會等組織機構應有意識地為同學們提供機會,創造條件,使同學們通過實踐的鍛煉開闊視野,鍛煉意志,提高心理素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