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近年來,我國獨生子女越來越多,這些獨生子女平時在父母的縱容以及各種環境因素的作用下,身心發展越來越不平衡,通常表現為自私、狂妄自大,好高鶩遠、情緒起幅較大,容易自暴自棄等。所幸的是,這些不良現象,目前已經得到上級教育主管部門以及社會有關人事的高度重視。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已是刻不容緩,廣大的教育工作者應結合實際,多從行動上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的教育,以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 關鍵詞: 學生 心理輔導 心理素質 素質教育作為一種教育觀念,強調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學生個人的素質,提高全民族的素質。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應該是促進人的智力、體力、道德品質及個性的充分、自由、和諧的發展。實施素質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質、心理素質和社會文化素質上和諧發展,可以說它是一種整體優化教育。這種教育以受教育者身心得到健康發展,形成健全的個性為出發點和歸宿。在實施素質教育時首先必須解決兩個問題:一是應該培養學生什么樣的素質,二是如何培養這些素質。學生心理輔導與這兩個問題都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說學生心理輔導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條重要途徑,特別是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主要途徑。本文就如何加強學生心理輔導談一些看法。
一、在學生心理輔導過程中要重視人的發展 實施心理輔導是為了幫助學生認識自己、認識環境,促進其成長和發展。教師要重視學生個體發展的內在需求。在心理輔導過程中認定輔導的對象是人,而不是問題。當然,在心理輔導過程中也要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上、生活上、情緒上以及人際關系上的種種問題,但最終目的還是通過協助學生解決問題來發展學生的自治、自我調節的能力,完善其心理素質。 心理輔導是日常教育教學活動的有力的配合與合理的補充,因此心理輔導應面向包括正常學生在內的全體學生。面向全體學生原則要求我們在制訂心理輔導計劃時要著眼于全體學生,確定心理輔導活動的內容時要考慮大多數學生的共同需要與普遍存在的問題,組織團體輔導活動時,要創造條件,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其中,特別要給那些內向、沉靜、靦腆、害羞、表達能力差、不大引人注目的學生提供參與和表現的機會。所以,培養學生自信心,是克服學生自卑感的強心劑。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預料一定能夠實現的心理。實踐證明,具有堅定的自信心,會更多地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易形成較多的責任感和進取心,有助于學業成功。相反,如果青少年學生缺乏自信而自卑,就會過低地估計自己的能力,看不到自己的長處或優勢,處處感到不如他人,無所作為,悲觀失望。心理學家認為,自卑心理是自我意識中的障礙,其關鍵就在于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因此,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在學校教育中就顯得越來越重要,也是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 造成學生自卑心理的原因有多方面,例如:患有殘疾,身材畸形,相貌丑陋等。從客觀上講,自卑心理的產生是社會化的結果,家庭、教師的教養方式和教育方法不當也易使學生產生自卑心理,因此,要使學生克服自卑心理,培養積極的個性品質,關鍵在于引導他們正確認識自己,培養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激發他們奮發進取的精神,主要途徑有: 、褰⒘己玫膸熒P系,以身作則,用自身積極的情感和個性品質給予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班主任的言行舉止,會影響學生自我概念的形成和發展,諷刺、挖苦、體罰等均會使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受到打擊,還可能導致學生錯誤地歸因,即認為自己永遠是失敗者。因此,班主任應給學生予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和學生交朋友,使學生視自己良師益友,以自身的積極情感和優良個性品質給予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班主任要面對失敗不氣餒,面對挫折不沮喪,面對成功不驕狂,以自己的高度負責、積極進取的精神教育影響學生。 ㈡豐富課余生活,發揮學生群體的積極作用。開辟多種途徑,讓同學展現自己的才干。如:在班內開展象棋比賽,籃球賽、唱歌比賽等活動,可以增強學生的信心,也有利于發揮學生的個性的特長。
二、在學生心理輔導中要注重尊重與理解學生 心理輔導之所以要遵循尊重與理解學生原則,首先是因為只有當教師尊重學生時,學生才會尊重自己,珍惜自己的成績和進步,關心自己的榮辱,體驗到做人的尊嚴感。其次,在心理輔導中,學生如果被老師尊重和理解,他就會信任老師,愿意向老師傾吐內心的思慮、惶恐、苦悶。所以在心理輔導過程中要注意尊重與理解學生,做到以情育情,以情動人。情感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具有感染性,也就是說,情能動情。即在一定的時間和范圍內,情感可以感染到其他的人,使之發生同樣的或與之相聯系的情緒。例如,有一次在自習課上班級內有兩位男同學因小事發生口角,繼而惡言相向,在班上掀起軒然大波。事后,我不是武斷地各挨五十板,而是找當事人心平氣各地了解情況,并打算抓住這個時機,召開一個主題班會。班會以小組為競賽單位,安排了學生喜聞樂道的歌曲、典故、諺語、名人名言等項目,圍繞著“團結、友情、親情”進行了緊張的比賽,學生們情緒高漲,竟相參與。當活動進行到高潮時,我在黑板上寫了“大家庭中的你、我、他”幾個大字,緊接著錄音機里傳出了《相親相愛》的歌曲,再一次引起了全班同學的情感共鳴。隨著如潮般的掌聲,那兩個同學不約而同地走上講臺,四只手緊緊地握在一起……。通過這次班會,同學們認識到同學間要互相“包容”,只有團結一心,班級這條“大船”才能順利到達成功的彼岸。從而增強了集體的凝聚力,形成團結向上的班風。
三、在學生心理輔導中要注重學生的個別差異。 要培養學生各種素質,必須了解學生的個別差異,根據每個學生個別的身心條件,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才能奏效。而心理輔導比較重視對學生個別差異的了解,重視積累學生各方面的資料,幫助學生解決個人特殊問題,充分發展學生特殊的潛能,防止其人格發展中一些不良偏向的滋生。例如,在剛剛開學時,我任教的班級中有一位女生出現過這樣的一個問題:因剛剛由初中升入職中而感到學習前途迷茫,于是學習上自暴自棄競爭,上課得過且過,作業不認真完成。另外,她晚上還有失眠現象,而白天在上課時又有一種想睡覺的現象。這樣上課時精神不能集中,導致惡性循環,于是她在第三周向我提出轉學或休學的要求。事實上,這位女生的入學成績排在班級前列,而根本不是她的學習能力問題。針對這一情況,我通過不斷與她談心、交流,分析當前職業中學的發展情況及前景,使她認識到讀職中其實有兩條路可走:一是考職業技術證,一是三年后可參加高考。通過這一分析,她豁然開朗,前景光明。果然,過了一段時間后,這位同學的思想壓力逐步減輕,她的心理素質不斷完善,她的自治、自我調節的能力也不斷得到提高,在接下來的生活、學習中信心大增,通過幾個星期的學習、生活,她自己就很順利地融入到了班集體當中。 總之,學生心理輔導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真誠、親密的人際關系;是教師的非批評態度,鼓勵學生自主探索;是一種合作式、民主式的協助過程。教師只是協助學生解決問題,而不是代替學生解決問題,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發現自己的潛能,從而過健康的、有意義的、自我滿意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