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觀是人們對人生的目的、意義的根本看法和觀點。我國的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一重大變革,必然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產生巨大的沖擊和影響。價值觀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當然也會隨著經濟體制的改變而不斷發生變化。因為它是社會存在的反映和表現,是由一定的社會經濟條件所決定的。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是人們的觀念、觀點的概括。一句話說,人們的意識,隨著人們的生活條件、社會關系以及人們的社會存在的改變而改變!睂W生作為社會上最少保守思想、最富有生氣的一個群體,在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下,他們的價值觀念正在發生明顯的變化。如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他們的全面而健康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日常對學生的心理輔導中,學生價值觀的轉變也體現得非常明顯。對此,往往學校正規的集體主義、理想主義等的價值觀的教育顯得蒼白而無力。取而代之的是個人本位主義、嚴重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重實惠、重物質、講功利等的人生價值觀。作為一名教育者,自然不能完全認同這樣的價值觀。因此,在對學生開展心理輔導的工作時,不可避免地要對學生進行正確價值觀的引導。但是,學生對于灌輸式、說教式、權威式的引導往往不能接受,繼而產生反感情緒。如何對學生開展價值觀的引導工作,是值得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思考的問題。在工作實踐中,我粗略地歸納了學生價值觀的來源,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校正規教育為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提供了可靠的途徑:
從時空上來看,在學校教育程序中,學生的身心發展主要是通過學生自身能動活動而實現的。學生的全部活動構成了學生的生活時空,而學校教育只是在學校這個有限的空間內組織、激發和利用了學生的部分活動,因此,學生在學校教育中的活動,只是學生生活時空的部分而不是全部。學校教育只是塑造著人的價值觀的某些方面,或者影響著其價值觀形成過程的某些環節,學校教育并不能培養出“整體人”,而只是培養著“局部人”。 從學校自身特點來看,學生生活被制度化(組織化)、非主體化和符號化了,這在描寫方面,有利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但同時也滋生了學校經驗對人的身心發展的不利影響。就學生在學校所接受的價值觀的教育來講,只是也只能接受其中最符合社會要求的最理想的部分。
二、家庭教育對學生價值觀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
家庭教育是人類全部教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同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一并構成一個國家教育的有機整體。家庭是社會的天然細胞,是新生一代成長的搖籃;父母則是孩子們的天然的第一位教師,是啟蒙教育的引路人。父母的價值取向直接影響著孩子。
案例:
肖來我的心理輔導室咨詢是因為被他所心愛的女孩靜的男朋友派來的哥們差點給打了。孤身奮戰的他,明知斗不過,只能喝了“軟口湯”,答應遠離他心愛的女孩。受了氣的他心里憋得慌,而且憤憤難平。一到我的心理輔導室,就直嚷嚷:“我要殺了她!我要殺了他們!”氣憤的肖滿臉漲得通紅,臉部肌肉不斷的抽搐著,一邊喊,一邊還直用拳頭錘我的辦公桌,渾身發著抖。等他平靜下來后,我才了解到,他愛上了同班的女孩靜。但是靜卻不愛他,愛上了他的同桌好友。而靜的男朋友開始還信誓旦旦答應肖幫他追求靜。結果靜成為了肖好友的女朋友。為了讓肖免受刺激,他們沒有告訴肖。當真相大白后,肖覺得蒙受了極大的侮辱。心有不甘的他便開始一相情愿地追求靜,他的信條是:只要我愛她就可以了,相信我的誠心終有一天是可以讓靜回心轉意的。于是,他每天癡癡地為靜做一切他以為靜需要的一切,每天纏著靜不放。結果,惹惱了靜的男友。靜的男友到校外叫了一幫鐵哥們來“教訓”肖,于是出現了開頭的那一幕。肖在我面前不停地叫囂:“我得不到的,誰也別想得到!”“我家有的是錢,我也可以買來哥們教訓他們!”“我要給他們點顏色看看!”“你們都看不起我,我要出人頭地!”……
剖析:
在這個案例中,不難看出,肖的家庭教育給他留下了深刻地烙印。據稱,肖的父母以前生活非常艱難,經常受人欺負。后來,一個偶然的機會,肖的父母做生意發了財,于是父母經常在兒子面前灌輸金錢萬能論。由于父母生意特別繁忙,也無暇顧及孩子的生活和教育,經常是塞給兒子足夠的金錢由肖自己打理生活。學業方面的要求是要讓兒子為家庭爭光,好讓家門在族人面前掙回面子,而對兒子將來的職業和學業的聯系卻并不作要求,因為他們早已經打算好要子承父業。由于父母長期對孩子灌輸了拜金思想,講究重實惠、重物質,而疏忽了對孩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肖在和同伴相處的過程中,也經常是以金錢開道,他用金錢去買斷友誼,用金錢去換取感情,不能容忍自己的失敗。以致于把他所喜歡的女孩看作是自己的私有財產,不能容忍她選擇其他人作為男友,本位意識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事情鬧大后,學校領導出面解決問題,肖的父母極力為兒子做辯護而指責他人害了兒子并私自追究其他學生的責任。在父母的影響下,肖也同樣把責任完全推給了他人,從不反思自己的過錯。
一個孩子,從降生到走入社會,有三分之二的時間是在家庭里度過的,尤其是在嬰幼兒時期,主要是在家庭中接受父母及長輩的啟蒙教育。孩子的生理素質是在父母培育下發育的;智慧的幼芽是父母正確誘導,精心培育的;最初的語言是由父母教給的;最初的行為表現主要是從父母身上摹仿來的;孩子們最初的生活本領是父母傳授的;孩子們賴以生活的物質生活條件是由父母提供的。因此,父母的一言一行,無時無刻不對孩子直接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同樣,父輩們的價值觀也在對孩子的價值觀起著根深蒂固的影響。
三、同伴間的交往使學生的價值觀不斷地受到滲透:
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主要的交往的對象是同齡的伙伴。由于不同的同伴來自不同地域、不同的家庭、有著各自不同的經濟背景和學業能力及社會閱歷。每個人的價值觀也不盡相同,在相互的接觸中,他們各異的價值觀也在經受著沖擊并相互影響著。
案例:
慧是個文靜、內向的女孩,來自農村。學業成績雖不優秀但也并不差。她有一個好友丹,也來自農村。兩人同住一個寢室,原來是形影不離的好朋友。但是,自上了高二后,她們兩個開始有了隔閡。雖然仍然出雙入對,但已經貌合神離;圻經常聽到同學傳來關于丹評價她的一些話語,心里非常不舒服。也追問過丹為何這樣對她,但是丹當面總是避而不談。慧本就很內向,不善與人交往,在班中也沒有其他的可以說說話的朋友。自和丹發生矛盾后,每次下課,她都盼著丹能夠主動來和她說說話,但是,每次丹總是推脫忙,或者就躲得遠遠地和其他同學開玩笑。這使慧自尊心大受損傷;鄣那榫w一落千丈,以致出現了消化系統功能紊亂和失眠癥狀。當她到心理輔導室來咨詢時,精神萎靡不振。在經過仔細的會談分析后才得知,原來丹和慧出現不和,是和一個男孩有關;巯认矚g上了男孩,并把心事告訴了丹。以后丹就對慧開始疏遠了。之后的一段日子,慧告訴我丹和那男孩接觸密切。她神色黯然地說:“以后再也不需要好朋友!好朋友是最壞的敵人!”
剖析:
在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慧原本以為好朋友之間是可以以誠相待、無話不談的,并期待著得到同伴的認同和幫助。但作為同伴丹卻做了讓慧傷心的事,讓慧從此對朋友產生了懷疑和敵意和永遠的恐懼;鄣膬r值觀就此受到了重創。盡管我竭盡全力去幫助慧,也想糾正她的價值觀,但是同伴的影響力還是給她留下了永久的記憶。
由于年齡的差異,作為成年人身份的老師往往得不到學生的認同,學生在遇到麻煩時首先想到的是同齡人的同伴。而同伴的言行無不對彼此的價值觀產生著深遠的影響。
當代的學生有著顯著的特點:他們的自我意識明顯、有很強的自主性,見識廣、眼界開闊,言行務實,對外界的變化反應敏捷;當然,他們也存在缺點,如缺乏堅韌、浮躁等。這些特點,都是在文化轉型這一特定背景下形成的,但文化轉型富予他們最大的財富,在于形成新型人生價值觀,個體本位、多元取向、重實際、重物質,在他們身上,價值觀的新取向體現得十分明顯。長期以來,集體主義價值觀在我國始終處于主導地位,成為正統的意識形態。在這種價值觀的支配下,人民在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之間,以絕對服從集體利益為應盡的義務,一味地強調無私和克己,把獻身公益看作認識價值的全部。文化轉型發生之后,正統價值觀的主導地位開始松動,個人相對于社會的獨立性得到了較多的強調,無條件地為集體或其他目標而犧牲個人的思想,不再得到認同。與此相適應,以往人民所追求的抽象而宏大的理想失去吸引力,青少年越來越看中現實的、功利的、物質性的目標,理想主義的、純精神的終極價值目標雖然不是被絕然摒棄,但它在學生心中的地位較之以往,大為減小。
在這樣的形勢,我們應該如何開展對學生的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引導呢?
一、轉變觀念,創新工作方法,堅持正面引導:
客觀地看待當代學生價值觀的改變狀況,堅持正面引導,以歷史上名人崇高的價值觀作為典型,在校園中努力營造正確的價值氛圍,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創新工作方法,鼓勵學生走向社會、走入社區開展有益的活動,在實際的歷練中,幫助學生區分不同的價值觀,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
二、創新家校工作新模式,取得家庭的配合:
我們常規的家校工作模式是上門做家訪,但是在那些本身的價值觀有所偏差的家庭中,是很難得到家長的配合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可以抓住家長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的心理,考慮開辦家長培訓活動,多請一些優秀學生的家長到校和價值觀有偏差的家長共同參加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進行育子價值觀的碰撞,使那些價值觀有偏差的家長從活動中受到啟發,產生積極配合學校工作的意識和動力,取得家長的配合,共同為形成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三、開展豐富多采的班級活動,積極營造帶有正確價值觀念的班級體:
學生在學校的時間主要是和同班同齡人度過的,在價值觀的取向方面,他們更愿意聽從同齡人的影響。積極開展內容豐富多采、帶有正確價值觀的班級活動,既有利于班級體的形成,也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