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憲法的基本理論
(一)憲法的概念,憲法的法律特征和政治特征
憲法是法的組成部分,它集中反映了一國各種政治力量的實際對比關系,規定了國家的根本任務和根本制度,即社會制度,國家制度的基本原則和國家政權組織,以及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等內容的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根本大法。
憲法的法律特征和政治特征:憲法是法的組成部分,但作為一國的根本大法,具有不同于其他法律的顯著特征:(1)內容上,憲法規定了國家的根本任務、根本制度等根本性問題;(2)程序上,憲法的制定和修改都比其他法律更為嚴格,憲法一般要求國家最高權力機關或依法成立的特定機關按特定程序制定或修改;(3)效力上,憲法在法律體系中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憲法的本質:(1)憲法具有鮮明的階級性。憲法是政治斗爭,特別是階級斗爭的結果。統治階級力量的實際對比關系影響和決定著憲法的內容,各種政治力量的對比關系是憲法發展變化中的重要因素。(2)憲法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民主首先是一種國家制度,民主意味著公民享有基本權利和自由。社會主義憲法是社會主義民主制度的法律化,社會主義憲法的基本原則,是社會主義民主制度的要求和體現。
(二)憲法的作用和原則
1.憲法的作用
憲法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憲法對統治權的作用表現在:(1)確認、維護和鞏固國家權力;(2)規范國家權力有效運行、防止權力濫用。憲法對法制的作用表現在:(1)促進法制的完全和健全;(2)促進法制的統一。憲法對公民權利的保障作用表現在:(1)憲法確立公民基本權利和自由的內容;(2)憲法為公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的實現規定了必要的保障。
憲法對政治制度的作用表現在:(1)確立和維護國家制度、政治制度;(2)改革國家的政治體制。
憲法對社會經濟的作用表現在:(1)確立、保護、鞏固自己的經濟基礎;(2)確立其他制度,為經濟建設服務;(3)在憲法指導下和憲法范圍內進行經濟體制改革。
2.憲法的原則
西方國家憲法的基本原則有:(1)人民主權原則;(2)基本人權原則;(3)法治原則;(4)權力分立與制衡原則。
我國憲法的基本原則有:(1)人民主權原則;(2)基本人權原則;(3)法治原則;(4)民主集中制原則。
(三)憲法監督主要內容及監督體制
監督憲法實施的主要內容包括:(1)審查法律、法規及其他規范性文件的合憲性;(2)審查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為的合憲性;(3)審查各政黨、團體、企事業單位及全體公民行為的合憲性。憲法的監督實施體制,世界各國可分為三類:(1)司法審查制度。(2)立法機關監督。(3)專門機關監督。
我國憲法監督的實施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
(四)新中國憲法的產生和發展
新中國憲法的產生和發展經歷了一個過程:(1)產生:1949年9月29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是起著臨時憲法作用的一部重要文件。(2)發展: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先后頒布了四部憲法。1954年頒布了第一部憲法;1975年頒布了第二部憲法;1978年頒布了第三部憲法;1982年頒布了第四部憲法;也就是現行憲法。1982年憲法繼承并發展了1954年憲法的基本原則,摒棄了1975年和1978年憲法中“左”的思想和內容,是一部比較完善并且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憲法。(3)修改:為適應社會生活的變化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1988年4月12日,全國人大七屆一次會議通過了第一條和第二條修正案。1993年3月29日,全國人大八屆一次會議通過了第三條至第十一條憲法修正案。1999年3月15日全國人大九屆二次會議通過了第十二條至第十七條修正案。2004年3月14日,全國人大十屆二次會議通過了第十八條至第三十一條修正案。
二、國家的性質
國體,即國家性質,是指社會各階級在國家中的地位,也即在一個國家里,哪些階級處于統治地位,對哪些階級實行專政。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边@是關于我國國體的規定,即人民民主專政。我國人民民主專政包含:
(1)工人階級來領導;(2)工農聯盟為基礎;(3)國家職能,歷史使命是消滅階級、消滅剝削,最終實現共產主義。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是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是執政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是在長期革命和建設中形成的,是社會主義發展的保證。各民主黨派是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并與之通力合作的參政黨。四項基本原則是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合作的政治基礎,“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是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合作的基本方針。社會主義的建設事業必須依靠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過程中,已經結成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有各民主黨派和各人民團體參加的,包括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的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這個統一戰線將繼續鞏固和發展。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有廣泛代表性的統一戰線組織,過去發揮了重要的歷史作用,今后在國家政治生活、社會生活和對外友好活動中,在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維護國家的統一和團結的斗爭中,將進一步發揮它的重要作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將長期存在和發展。
三、經濟制度
我國《憲法》第六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社會主義公有制消滅人剝削人的制度,實行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原則!薄皣以谏鐣髁x初級階段,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边@一條文規定了我國經濟制度中的所有制制度、分配制度,明確了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現途徑。《憲法》第十一條規定:在法律范圍內的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保護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的合法權利和利益,國家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并對非公有制經濟依法實行監督和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