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指出“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體現了黨和政府對人民群眾的關懷。民政工作在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中,要堅持在思想上情系民生,在感情上貼近民生,在工作上傾注民生,在制度上保障民生,切實保障特殊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促進社會穩定。
堅持牢記宗旨,夯實民生基礎
黨的十七大報告把改善民生擺到重要的位置,既體現了黨和政府對民生的高度重視,也對民政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民政工作在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中,要采取多種形式,加大“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為民服務”的宗旨教育,教育廣大干部職工深刻認識到改善民生是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是促進和諧的重要內容。牢固樹立解放思想、緊跟時代的觀念,以民為本、為民服務的觀念,廉潔自律、甘于奉獻的觀念,把關注民生、重視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真正做到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事為民所辦,用黨的政策去溫暖民心,用熱情的關愛去感召民心,用規范的服務去理順民心,用良好的形象去贏得民心,切實保障好特殊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維護好特殊困難群眾的合法權益。
堅持廣開渠道,關注民生訴求
民政工作是黨和政府聯系群眾的紐帶,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礎,民政工作對廣大人民群眾態度好不好,服務質量高不高,落實政策準不準,不僅關系到民政自身的形象,也關系到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一方面,民政部門要堅持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認真傾聽群眾的心聲、了解群眾的訴求、聽取群眾的意見、體察群眾的疾苦,積極開展進萬家門、知萬家情、解萬家難、暖萬家心活動,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群眾的心中。另一方面,民政工作時刻把群眾的冷暖掛在心上,把群眾的疾苦記在心上,在接待群眾來信來訪時,要堅持做到一張笑臉相迎,一把椅子讓座,一杯熱水暖心,一片誠心解難,做到真誠接待,真心傾聽,真正答復,誠心誠意為群眾辦實事,盡心盡力為群眾解難事,一心一意為群眾做好事,切實把特殊困難群眾的訴求、意愿和期盼融入到民政工作中,使民政干部真正成為群眾感情上的貼心人,呼聲上的代言人,權益上的維護人。
堅持以身作則,解決民生難題
當前,群眾的生活難、就醫難、住房難仍然是急需解決的問題,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仍然是民政工作的重點。近年來,荊州市民政工作在解決民生難題中,先后建立了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了最低生活保障標準,開展了城鄉大病醫療救助,啟動了“愛心助學”、農村危房救助、城鄉困難群眾廉租住房等制度,發揮了“慈善一日捐”的作用,積極開展了扶貧濟困送溫暖活動,使特殊困難群眾生活得到了保障。作為民政工作者,要深懷愛民之心,恪守為民之責,常思為民之策,多辦利民之事,建立和完善以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主體,農村五保、災害救助、流浪乞討救助管理為重點,醫療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法律援助等專項救助為補充,社會互助、臨時救助相配套的社會救助體系,真正讓特殊困難群眾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切實為特殊困難群眾解決實際困難。
堅持深入基層,推進民生保障
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困難群眾生活更有保障,是黨和政府高度關注的一件大事,是民政為民解困的一件實事。民政工作要堅持群眾的利益高于一切,群眾的疾苦急于一切,群眾的困難大于一切,才能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發揮作用。因此,民政干部職工在做好民生保障中,要經常深入基層,加強檢查指導,幫助基層不斷增強心為民想、事為民干、利為民謀、權為民用的觀念,指導基層扎扎實實做好為民解困工作,逐步提高民生保障水平,豐富民生保障內容,解決民生保障難題,做到認認真真訪民情,誠誠懇懇聽民聲,扎扎實實解民困,兢兢業業幫民富,把實事做實、把好事做好、把小事做細、把大事做成,幫助特殊困難群眾解決好生活、醫療、住房等方面的實際困難,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作者系荊州市民政局局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