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3.30廣東省申論真題 本次申論考察的主題是“社會救助”方面的,聯系了剛剛發生的南方地區雪災,共有九個材料。
申論要求:
問題一 材料7反映了哪幾個主要問題?200字概括。要求:概括全面,條理清晰,語言流暢。
問題二 結合材料5,用300字簡要提出“政府進一步強化義工工作的措施”要求:概括全面,措施可行,操作性強,條理清晰。
問題三 根據所給全部材料(僅限所給材料)以“提高社會求助水平的對策”為題,寫一篇800字左右的策論性文章。
材料一 我國每年有6000萬災民需要救助,2000萬城市人口生活在最低保障線下,還有7500萬農村絕對貧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及600萬殘疾人需要救助。近年來每年因為自然災害,事故災害,社會突發事件有200萬人受災,經濟損失6500億,占GDP6%。 08年春節,一場大范圍的雨雪橫掃半個中國,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嚴重影響。我國政府迅速展開了救援行動。 救災過程檢驗了政府處理公共事件應急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各部門積極救災,使雪災損失降到最低。
材料二 從整體上看,這次雪災政策應對還是及時有效的,主要有以下幾股力量起到作用:一是政府,二是軍警,三是企業,各方力量共同作用救助雪災,施影響降到最低。但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例如各方力量的聯動機制。 社會組織是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但現實中從媒體中卻看到以下標題:“房地產企業集體失聲”、“汽車業保持沉默”、“保險業作用消失”,以及公益組織,社會機構行動緩慢。而不少企業也表示,并不是不想捐贈,而是找不到相應的渠道;而不少社會公益、慈善組織也表達捐助、或愛心行動卻找不到政府部門相應的部們。表示今后政府能建立一個較好的聯動機制:一是要有一個相互協調的聯動機制;二是希望有一個信息發布機制。
材料三 目前,老百姓遇到災害往往依靠人們良心發現而進行的有限施舍,而當有大量災民出現時,更高層次的應急救助才會啟動,政府部門開始援手。因此,民間救助令人感動但是非常脆弱,從根本上來講民間救助行動無法律法規進行規范和保護。
材料四 社會救助與社會工作應該相互結合。政府應該對社會救助人員進行社會工作培訓也是十分重要的,另外由于災害中人們心理承受力量變弱,專業心理咨詢人員等專業人員需求量加大。
材料五 1月25日,廣州出發列車由于南方電網癱瘓,大規模停運,軍警、衛生、醫療等部門進入緊急狀態。在此同時,民間組織和民間人士也開始出動。1月27日,越秀義工協會號召該區義工積極行動起來。1月28日,一封公開信發表到廣州市青年志愿者網站上,將志愿者進行統一部署。 其實大部分義工被安排到一些比較輕松的崗位上,只有少數身體素質較好,紀律性強的義工安排到一線。 也出現了部分義工不服從管理的情況。 (這一段主要介紹:義工工作的不易和不被群眾理解,義工的辛酸和無奈,社會地位低,不被管理層重視)民政部門沒有很好發揮或說是限制了義工的作用,對社會各界的愛心行動要求苛刻。災救援行動中信息發布不夠。 有人認為民政局人員也有難處,她們工作也很辛苦,還有人認為義工隊伍管理松散。不同義工組織之間差別水平較大。義工組織重數量不重質量。
材料六 在我國,抗災救災政府承擔主要責任,民間互助少,而西方發達國家卻不是這樣。日本神戶地震中,政府只到第三天才組織力量趕到現場,而民間組織在第一時間就趕到救災第一線。
材料七 從我國社會救助資金來看,政府公共財政投入占絕大多數。而國外企業捐贈卻占很大比重,國外的稅收等政策鼓勵企業捐助,減免稅。我國沒有相關制度。而且中國企業家擔心捐助會被認為樹大招風。部分捐助被政府領導隨意挪用,送不到最需要的人手中。公信力問題。
材料八 南方地方防寒意識不強,抵抗力差。
材料九 今年在寒流中,許多人固執出行,滯留時不知自救和互救,很被動。在發達國家,從小學就開設專門課程,在災害中如何自救和互救。
問題一:材料7反映了哪幾個主要問題?請用200字左右的篇幅概括。要求:概括全面,條理清晰,語言流暢。 問題二:結合材料5,請用不超過300字的篇幅簡要提出“政府進一步強化義工工作的措施”要求:概括全面,措施可行,操作性強,條理清晰。 問題三:根據所給全部材料(僅限所給材料),以“提高社會救助水平的對策”為題,寫一篇800字左右的策論型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