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葦蕩里落大雁”、“八百里洞庭起清波”……多少年來,洞庭美景如詩如畫,令人神往。然而,曾幾何時,洞庭風光卻被污染所困:數百家小造紙企業給這片被稱為“長江之腎”的美麗水域帶來了致命污染,以致雁雀難留,魚蝦難覓。 2006年底,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下,湖南省保衛洞庭湖的戰役打響。這次行動,使得湖區234家造紙排污企業被全部叫停,洞庭湖的生態環境很快得到了改善。 實際上,洞庭湖保衛戰只是我國加強污染整治、促進節能減排眾多行動的一個縮影。黨的十六大以來,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我國出臺了一系列重大節能減排措施,經濟發展和社會建設向著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大步邁進。
面對資源、環境瓶頸,黨中央對發展模式作出了歷史性抉擇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一路高歌猛進。但20多年過后,嚴峻的現實擺到了人們的面前:資源、環境等因素越來越成為制約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瓶頸。 由于正處在工業化和城鎮化加快發展階段,各地目前對能源、資源有著強烈需求。但現實狀況是,我國不僅能源、資源人均擁有量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因為利用率低下,短缺的矛盾越來越突出。與此同時,經過多年的粗放式發展,我們的生態環境也已不堪重負。據國家環?偩止浪,僅2004年,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就占當年全國GDP的3.05%。 資源、環境已不堪重負!嚴峻的現實就這樣觸目驚心地擺在了我們面前。別無選擇,必須放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走環境友好、資源節約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在經濟社會發展新的十字路口,黨中央、國務院果斷決策,作出了發展模式的新抉擇。 2002年,黨的十六大確定的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包括: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生態環境得到改善,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 2003年10月,在十六屆三中全會上,黨中央總結改革開放以來發展的經驗教訓,明確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的執政新理念。中央對資源和環境問題的重視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005年,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堅定不移地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持以人為本,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把經濟社會發展切實轉入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軌道。 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不是一兩句話的事情,也絕非一朝一夕之功。黨的十六大以來,由于黨中央、國務院常抓不懈,全力推動,節能減排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我國逐步踏上了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康莊大道。
上下一心、多管齊下,節能減排取得顯著成果
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關鍵是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推動節能減排。對于正在高速增長的中國經濟來說,這是一項極為艱巨的任務。為實現既定目標,近年來我國出臺了一系列得力措施,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保駕護航。綜觀這些措施,可謂有的放矢,亮點紛呈: ———出臺相關產業政策,引導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為遏制高耗能產業投資過快增長勢頭,國家相繼發布了銅冶煉、鋁、煤炭、水泥、電石、焦化、鋼鐵、電力等11個行業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今年1月~7月,取消了553項高污染、高耗能和資源類(“兩高一資”)商品的出口退稅,降低了2268項商品的出口退稅率,對鋼坯、焦炭等142項“兩高一資”商品加征或開征出口暫定關稅;進一步完善了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差別電價和水價政策。 ———加大淘汰落后產能力度,降低能耗,減少污染。根據國務院作出的部署,繼“十五”期間關停830萬千瓦的小型火電機組之后,“十一五”期間全國要關停5000萬千瓦的小火電機組,此舉相當于每年可節約超過5000萬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硫排放超過160萬噸。 ———實施“區域限批”、“流域限批”政策,從源頭堵住污染。國家環?偩謱ξ廴緡乐氐南嚓P地方、企業實施了嚴厲的“區域限批”、“流域限批”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整治效果。 ———狠抓重點領域節能,啟動十大重點節能工程。 這些政策措施,得到了各地的積極響應,許多地方還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一步加大節能減排力度。如山西省緊緊抓住淘汰落后生產能力等關鍵環節,大力推進節能降耗;成都市關停了擁有20萬千瓦級火電機組的華能成都電廠。 許多企業也將節能減排視為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近年來,作為國民經濟主導力量的中央企業在節能減排方面采取了積極行動。2004年11月,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等6家中央企業聯合發起《關于在中央企業創建資源節約型企業的倡議》,在社會上引起很大反響。目前,一批中央企業的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已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得力的措施,全民的行動,帶來的是良好的效果。在去年我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有所控制的基礎上,今年上半年,全國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2.78%;1月~5月,二氧化硫排放量減少0.6%,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增幅比去年全年回落0.5個百分點。
咬住目標不放松,將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進行到底
目前,我國的節能減排工作取得了很大進展。但我們也必須看到,與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要求相比,與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目標相比,我們還有很大距離,面臨許多挑戰。 按照“十一五”規劃要求,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要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要減少10%。然而,由于種種原因,去年我國沒有實現年度節能減排的目標;今年上半年,全國大部分省份都沒有完成單位GDP能耗降低率的目標任務。這些情況表明,要完成“十一五”規劃要求,還有相當的難度,必須采取更為得力的措施。 促進節能減排,要進一步強化目標責任評價考核。節能減排,地方政府是關鍵。但目前一些地方由于片面追求經濟發展,對干部的考核仍主要側重于招商引資等內容,導致節能減排任務被虛化。因此,必須切實加強對節能減排工作的考核,并真正將考核結果作為對干部政績考核的重要依據。 促進節能減排,要進一步綜合運用行政、經濟手段。在繼續有效運用行政手段的同時,我國還應更多地實施有利于節能減排的經濟政策,如建立健全促進節能減排的稅收政策體系,抓緊出臺資源稅改革方案等。 促進節能減排,我們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要克服的困難也有很多。但是,資源、環境攸關可持續發展,攸關子孫后代的福祉,我們無路可退,必須迎著困難而上,并取得全面勝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