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行測》的答題順序
答題順序是考生特別關注的問題,京佳公務員考試輔導中心就收到過多封關于此問題的來信。對此,京佳專家的看法是哪個部分你最熟練并且得分率最高就放在最前面做,然后再按照試卷的自然順序依次答題。在此給考生朋友特別是第一次參加公務員考試的應屆畢業生朋友們推薦一種答題順序:首先把常識部分、資料分析部分的題目做完,再做言語理解與表達,數量關系,最后完成判斷推理。這個順序的布置原理是綜合了多種考慮的,首次參加公考的人會感到緊張而無所適從,從常識部分、資料分析部分入手可以找到信心,這兩個部分的總體難度不高,又特別需要細心和冷靜,放在最前面趁著頭腦最清醒最有活力的時候做,既能保證基本分數拿到手中,又能為后面節省更多的寶貴時間,是一種經濟實惠的打算。接下來要做言語理解與表達,由于剛完成比較瑣碎的資料分析,做言語題目起到一種舒緩神經的作用,感覺比較好,并且這部分也是比較講究細致入微。最后向數量關系和判斷推理開刀,這兩個部分是整個試卷中難度系數最高的題目,考生們在這里出錯的現象是慘不忍睹的,所以放到最后來完成,既可以保證信心,因為前面的題目都做完了,也可以用充足的時間來思考,將會大大提高得分率。請朋友們在考前做模擬演練一番,感受一下效果。
二、《行測》五大板塊具體解剖
(一)言語理解與表達
言語理解與表達其實就是以往考試中的閱讀理解,但是,現在題目傾向于出小段文字,沒有大段大段的材料,大段材料的考查這部分功能已經交給了《申論》。小段的材料主要的問題是兩個:時間緊張;準確理解題意并排除干擾項。前蘇聯一部反戰影片里有這樣一個鏡頭:一個蘇聯戰士突然接到命令立即開赴反法西斯前線,他的剛結婚還一塊度蜜月的妻子瘋狂地摟住他的脖子,拼命地親他,吻他。那么我問你,你說他們的吻有沒有味道?言語理解與表達就是這樣的情形,一段文字,時間很短,可能還來不及仔細品味就必須馬上選出答案。這里主要*對文字的敏感和快速反應。坦率地說,本部分和常識部分是在短期之內最難以提高的。具體考試中,考生可以先看選項,再讀題干。還有就是選答案要仔細思考那些很反常很另類的題支。
(二)數量關系
1. 數字推理
數字是人的智力啟蒙開發的最早訓練,看到一個蹣跚學步的兒童會數100個數,人們就會夸他很聰明。其實學習從1數到100的過程就是一個熟悉數字和數字推理關系的過程。目前這類題目傾向于越來越難。值得注意的是做題要充分把握隱含規律,要知道一些表面看來很嚇人的令人頭大的復雜排列,仔細觀察,也不過是由一些簡單的排列規律進行二次甚至三次復合演化而來的。
最困難的題目有三種:
1. 等差等比混合數列。如:16,8,8,12,24,60,(180)。
2. 各數列與等差等比混合數列的組合。如:3,1,5,1,11,1,21,1,(43)。
3. 數字模型推理(2003年B類第8題)
對付此類題目沒有什么特別的竅門,考生在復習備考時候,一定對數字的基本規律充分掌握,同時多加訓練,借用歐陽修《賣油翁》里的一句話:我亦無他,唯手熟耳!
2. 數學運算
關鍵在于分類把握,熟練掌握比例、路程、工程、植樹、預算、日歷、時間、年齡、和倍、和差、差倍、混合溶液、雞兔同籠這13大類問題,并在練習中不斷豐富和完善,發現一個新的類型就歸類分析,直至爛熟于胸。目前這類題目有三大傾向:第一傾向,題干表述加大了數學模型的修飾和模擬力度,語言表達趨向復雜化。比如,2005年47題走電梯,50題國際會議。第二傾向,“老瓶裝新酒”的現象越來越普遍,如2005年43題行船、44題硬幣、45題調查、47題爬電梯都是過去的同一類問題的新變異。第三傾向,干擾項的干擾力度越來越大,如2005年45題調查。
對付此類問題關鍵在于歸類和總結,重點是路程追擊問題(2003年A類14題,姐姐弟弟小狗的循環追擊問題)、幾種數學模型混合的分配問題(2004年A類44題,分遺產問題)、工程預算問題(2004年A類48題,筑墻用磚問題)。這就好像小孩子學說話,用已經掌握的舊東西來嘗試新東西,最典型的例子是一個剛學會說話的小孩子,看見電視上鞏麗說的廣告詞:心隨我動、大洋摩托。他會跟著說:心隨果凍,大洋摩托。如果你感覺時間緊張,模擬題目也可以不做,多看看往年的真題完全可以拿到不錯的分數。
(三)關于判斷推理部分
這部分是《行測》的重頭戲,題目很多,難度系數往往也很高。
定義判斷的難度一般不大,只要準確權衡定義,完全可以正確求解。
下面著重談談圖形推理、演繹推理和類比推理。
1. 圖形推理,是一種很有意思的題目,關于這方面的理論很多,但是在考試倉促之間,根本沒有時間也沒有耐心去詳細考察,要想短時間內拿到這個分數,就是憑觀察和直覺。操作方法是把前面的四個圖形看了,目光快速地移向后面,你覺得哪個圖形很配套很有味道就選它;如果有充足的時間,還可以慢慢地找原理。這部分也是考查人的先天智力的重要內容。
2. 演繹推理,難度很大,05年考題難度有點接近MBA的邏輯考題。對于這個部分考生要多動手,畫個簡易關系圖,用∪或∩來表達各個因素之間的并存或排斥關系,原因用←,結果用→,下位概念用↙,上位概念用↗。讀題切忌浮躁,想當然地勾來劃去,這類問題其實是理科生的優勢,各個因素之間的邏輯關系是很嚴密的,也是很固定的。
3. 類比推理,是新題型,難度不會太大。需要大家注意,它其實就是常識部分的一種變異,變著法子考常識判斷而已,這里面可能會出現很多新鮮的大百科知識,在最后時間,這一部分最不值得浪費時間來做準備。
(四)關于常識判斷部分
常識部分多為常見的問題和較為通俗的知識,2005年的偏重法律知識是一種大膽常識。對付常識問題要快速求解,往往第一印象就是正確的答案,再仔細想下去就可能出錯。另外對付困難題目的辦法就是找那個離現實生活最遠最不容易理解看似最不合理的選項。比如:2004年A類96題,“一絲不茍”的“絲”的本意是( ) ?A. 計量單位B. 絲線C. 絲綢D. 發絲,哪個離現實生活最遠?肯定是A。
還有一種辦法是用常識歸類,大膽想象,比如,2004年A類104題,“兼聽則明,偏信則暗”的出處?這句話是一種基于正確判斷是非曲直的至理名言!墩撜Z》是中國的圣經,核心內容是儒家的基本格局:闡述外在行為規范的“禮”和內在精神原則的“仁”!盾髯印分饕獌热菔擒髯拥闹觯髯诱J為“人之初、性本惡”,為此朱元璋下令斷了后世供奉他的香火!妒酚洝肥堑谝徊考o傳體通史。而《資治通鑒》是司馬光主編的皇家教程,它的最主要的功能就像書名一樣,是為皇家提供借鑒的。那么你發揮想象,這句話最有可能出自哪本書?
(五)關于資料分析部分
資料分析的題目是一個很費腦子和時間的部分,考生需要注意幾點:
1. 多使用“尾數法”,計算數據時大可不必多動筆,只需口算它們的尾數,加減乘除,快速求解。
2. 一定要細心,再簡單的題目,不小心都會做錯,我們生下來就在學吃飯,可是有時候人吃飯還會不小心咬了舌頭,就是這個道理!
3. 如果你認為這個題目比較難,就跳過去,別的題目可能有助于理解這個題目,再回頭來收拾它。
4. 要千萬注意題干中的“哪一種說法不正確”,不要誤會題意。
三、最后沖刺階段的復習安排
1. 最后的復習安排以看往年真題為主,尤其是你做錯的題目和很有代表性的題目。
2. 言語理解與表達、常識判斷、資料分析,到沖刺階段基本上沒有必要再下功夫了,大局已定。重點要放在數量關系和判斷推理上。
3. 數量關系和判斷推理的典型題目很多,多看看往年的題目,當你走上考場拿到2007年試卷時會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4. 在最后的10多天時間里,再做一套模擬題,全力以赴專心致志地做,但是不要計時,做完題目后再看看自己用了多長時間。
5. 抽出點時間看看申論,熟練一下套路,還可以看看《半月談》、《南風窗》這些雜志的主筆文章,或許可以幫助你找到靈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