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長期的閱讀、思考和研究,我認為,一個優秀的、完整的答案主要應該包括三個部分:總述句+分述句+道理句。我們按照分三步走的方式來對此進行解析。 (一) 關于總括句的提煉:總括句一句話,高度概括全文主要問題。句式模型為“這是一篇關于主語+事件1+事件2+事件3的文體!逼渲校髡Z是文章涉及的主要人 物姓名或所涉主要單位名稱。文體是指所給材料的文章體裁,如新聞報道、調查報告、工作總結、講話、案例等。多數時候是案例。事件1是指主語的第一個動作, 也可理解為事件的第一階段。對于個別文章只有一件核心事件,就只需要事件1就夠了。如“這是一篇關于純凈水廣告論戰的報道”。(郭五林著) (二) 分述句。就是要把總括句里涉及的內容,分條列項地表達出來。這時候,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采用以下幾種方法。(注意:由于《申論》考試的答案一般都是客觀的、 有一個基本確定的答案,因而以下各種方法只是切入角度不同,但最終答案都應該是大致相同的,所謂殊途同歸是也,考生一定要明白這一點,不然,就會違背答題要求) 1、環節分析法。就是對事件發展各個重要環節進行簡要敘述,以概括給定材料的主要內容。對于那些以縱式結構寫的給定材料,也就是以時間階段 性為序或邏輯上的逐層深入為序的文章,可以使用這種方法。如記者以采訪先后順序所寫的報道,事件類案例等都可以用環節分析法。如這份申論模擬試卷。
(1)某記者因為眼睛輕微不適前往方莊第一醫院就診。醫生診斷的結果是結膜炎,在處方上開出的是江西萍鄉制藥廠生產的5毫升裝鹽酸環丙沙星滴眼液。這家社區醫院劃價每支15.7元。 (2)記者隨后在相距百米的方莊購物中心,看到藥品專柜上上一模一樣的滴眼液售價僅為6.60元,兩個價格相差9.10元。 (3)記者又來到堪稱國內最高規格的一家三級甲等醫院,想在這里得到一個放心的藥價。結果有些出入意料:這種滴眼液又派生出一個新售價—每支12元。 (4)按照環丙沙星滴眼液中的使用說明書,記者按圖索驥撥通了江西萍鄉制藥廠的電話。接通電話后,記者問:如果想經銷這種眼藥水,按什么價格拿到貨?這個廠的銷售科彭科長報出了出廠價:“一次進貨一箱以上,每支價格3.8元! (5) 據北京市物價局副處長安群介紹,江西萍鄉制藥廠生產的5毫升裝環丙沙星滴眼液,屬于企業按規定的作價辦法自定價格的藥品,它必須先到北京市物價局進行登記 后才能銷售。在加上國家規定的正常差率后,這種藥品在北京市場登記公布的價格是:每支批發價為5.75元,零售價為6.6元。安群說,在北京市場上銷售的 同一廠家同一品種規格的藥品,無論是在藥店還是在醫院出售,可以低于北京市物價局公布的藥品價格,但決不允許高出。 (6)按照藥品價格管理辦法廠家按不同的劑型給批發商20%左右的進銷差率,批發商再給零售商15%的批零差率。此外,對企業按作價辦法定價的藥品,可以有5%的工商讓利。這些都屬正常的經濟行為。 (7) 如果按廠家報的實際價格進行推算,環丙沙星滴眼液的批發價大體上應為4.75元,零售價應為5.46元。 (8)記者隨后撥通了這種藥品在北京的兩家批發商—燕京醫藥公司和燕京第一批發部的電話。接電話的兩位女同志都不愿意透露從廠家的進價,但比較爽快地報出“批發價”:規定批發價——每支5.75元的八六折,就是4.95元。 燕京第一批發部接電話的女同志說:“給醫院一般都是八六折! (9) 據業內人士透露,相比藥店零售而言,醫院開藥的中間環節要復雜得多。一般情況下,廠家聘請醫藥代表或業務員,由他們負責向各醫院進行“公關”。一所醫院需 要攻下的關口至少有:醫院負責人、負責進藥的主管和經辦人、相關科室負責人和醫生。每個關口都要暗地里“奉送”一定的回扣,從兩個百分點到15個百分點不等。 (10)知情者稱,醫生開出一支環丙沙星滴眼液,可提取占零售價10%的“好處費”。
根 據我上述的所講環節分析法,概括本材料的主要問題的分述句為:“(這是一篇反映醫藥行業藥價虛高問題的報道。)生產廠家自已定價,中間商層層加價,藥價一路攀升,醫生為了自身和單位利益,經常給病人開高價藥,病人看病只有在醫院購買高價藥品!边@是按醫藥流通的四個環節來分析的。(郭五林著) 順便請同學們對照一下,試題和新聞的區別。這是根據以上模擬試題中的個別字句利用網絡百度搜索工具從網上找出來的新聞原文。很多考生對于考試的畏懼很大程度上來自于對命題的不熟悉,現在讓大家熟悉一下,破了膽,以后就不害怕了。
進價3.5元的一瓶眼藥水,有售6.6元的,有售12元的,最高賣到15.7元。這些價格是怎么來的,誰得到了消費者多付的錢?記者進行了——藥價追蹤:馮瑛冰,崔軍強,胡曉夢,醫院劃價每支15.7元.最近的一天,因為眼睛輕微不適,記者前往北京市方莊第一醫院就診。醫生診斷的結果是結膜炎。她說:“這是小毛病,用點眼藥水就行了!彼谔幏缴祥_出的是江西萍鄉制藥廠生產的5毫升裝鹽酸環丙沙星滴眼液。這家社區醫院劃價每支15.7元。 記者隨后來到與方莊第一醫院相距百米的方莊購物中心,看到藥品專柜上一模一樣的滴眼液,售價僅為6.6元。兩者價格相差9.1元。幾天后,記者又來到堪稱國內最高規格的一家三級甲等醫院,想在這里得到一個放心的藥價。幾經打聽,結果有些出人意料:病還是那個病,但這種滴眼液又是一個新售價———每支12元。出廠價最多每支3.8元按照環丙沙星滴眼液中的使用說明書,記者按圖索驥撥通了江西萍鄉制藥廠的電話。接通電話后,記者問:如果想經銷這種眼藥水,按什么價格拿到貨?這個廠的銷售科彭科長報出了出廠價:“一次進貨一箱以上,每支價格3.8元。”記者問:“如果多進貨,這個價格還有商量的余地嗎?”彭科長回答:“可以,但是優惠不了多少,頂多也就幾角錢!庇浾邘捉涊氜D與這個廠負責在北京市場推銷產品的業務員取得了聯系。這位業務員說,如果從他那里進貨,每支滴眼液的價格可以降到3.5元。北京公布價零售每支6.6元那么,這種商品在北京市場的規定價格是多少呢?據北京市物價局主管藥品的農副食品價格處副處長安群介紹,江西萍鄉制藥廠生產的5毫升裝環丙沙星滴眼液,屬于企業按規定的作價辦法自定價格的藥品,必須先到北京市物價局進行登記后才能銷售。這種藥品在北京市場登記公布的價格是:每支批發價為5.75元,零售價為6.6元。安群說,在北京市場上銷售的同一廠家、同一品種規格的藥品,無論是在藥店還是在醫院出售,可以低于北京市物價局公布的藥品價格,但決不允許高出。誰高于這個價格,誰就應當受到查處。醫院進價每支不超過5元據安群介紹,一般情況下,廠家按不同的劑型給批發商20%左右的進銷差率,批發商再給零售商15%的批零差率。此外,對企業按作價辦法定價的藥品,可以有5%的工商讓利。這些都是藥品價格管理辦法允許的正常經濟行為。如果按廠家報的實際價格進行推算,每支環丙沙星滴眼液的批發價大體上應為4.75元,零售價應為5.46元。若如此,作為這種眼藥水在北京的規定價格,已按市場規律充分照顧到了各個環節的利益。但事實并非如此。 采訪中,有知情者告訴記者,業務員拿到萍鄉制藥廠生產的環丙沙星滴眼液的價格在每支3元以下,批發商到手價格在每支4元以下,零售商到手價應該在4.5元至4.8元之間。 為 了問到價格,記者撥通了這種藥品在北京的兩家批發商—燕京醫藥公司和燕京第一批發部的電話。接電話的兩位女同志都不愿意透露從廠家的進價,但比較爽快地報出批發價:規定批發價每支5.75元,可打八六折,就是4.95元。燕京第一批發部接電話的女同志說,給醫院的價格一般都是八六扣。由此計算,環丙沙星滴眼液進入醫院的價格每支不超過5元。折扣之外還有回扣.據安群介紹,在北京市藥品銷售中,醫院渠道占總銷售額的90%。 而且,絕大多數由醫生介紹給患者。你去看病,開什么藥、開多少藥都由醫生說了算,患者沒有自主權。 正因為這樣,藥廠都把目光盯住醫院,請吃請喝請旅游,送車送錢送設備。據介紹,北京的大醫院普遍要求批發商提前支付兩到三年的藥品折扣。有的醫院的辦公大樓、賓館,就是由藥品的折扣堆積而成的。有的醫生不管三七二十一,專開貴藥、回扣高的藥,造成多開藥、開好藥的“大處方”現象久禁不絕。 據業內人 士透露,相比藥店零售而言,醫院開藥的中間環節要復雜得多。一般情況下,廠家聘請醫藥代表或業務員,由他們負責向各醫院進行“公關”。一所醫院需要攻下的 關口至少有:醫院負責人、負責進藥的主管和經辦人、相關科室負責人和醫生。每個關口都要暗地里“奉送”一定的回扣,從兩個百分點到15個百分點不等。這是絕對違法的,也是絕對“保密”的。 知情者稱,醫生開出一支環丙沙星滴眼液,可提取占零售價10%的“好處費”。15.7元是這么來的,以出廠價每支3.5元計算,環丙沙星滴眼液在方莊第一醫院賣到15.7元,那么,方莊第一醫院的價格是怎么定出來的?記者隨著北京市物價檢查所工作人員來到這家醫院。檢查發現,這家醫院從一家醫藥經銷中心又進了兩種環丙沙星滴眼液,其中浙江一家藥廠生產的8毫升裝的零售價 是每支15.7元,醫院在給患者開藥時存在以低就高的現象,將應為每支6.6元的萍鄉制藥廠生產的5毫升裝環丙沙星滴眼液,以浙江產的8毫升裝的價格收費。不知院方這種“以低就高的現象”是有意還是無意,反正,吃虧的是消費者。對比一下上面給定資料和新聞報道的差別,你會發現,所謂的給定材料,其主體內容一般來自新聞報道。但與新聞報道不同的是,它去除了新聞報道對事實的穿靴戴帽部分。也即去除了新聞標題、電頭或訊頭、作者名稱、新聞導語、新聞背景等新聞特定的內容和形式,而只留下新聞報道的主體事實。這樣,你以后在讀報紙的時候,或許會換一個角 度來看報紙了。教給大家一個考試技巧:當你看到報上對重大社會問題的報道后,說不定過段時間你就看到了相關部門的工作報道或相關領導人的講話。只要你多留心,你就會發覺,這些工作報道中報道的主體內容或領導人講話的主體內容就是申論的答案,不只有概括問題,也有提出對策,還有論證過程。不知道你最 近是否都認真關注社會重大問題,注意一下,說不定你從報紙、電視上看到的某個重大社會問題的相關報道就是你參加考試的試題和答案。明白了這一點,你就又朝成功走進了一大步。(郭五林著) 2、參與方分析法。就是對事件的參與各方依次進行表述的方法。一件事情的參與方可能是兩方,也可能是三方或多方,當然多方實際上歸類后是可以概括為兩方或三方的。因為事件中,參與方的立場只有兩種對立的兩種或者是對立加居中三種。在分述句里,我們可以就各方的行為進 行分述答題。如下面這則模擬試題給定資料。
(1)2000年6月5日,美國商務部發布公告,宣布即日起美 國海關對中國的濃縮蘋果汁征收0~51.74%的反傾銷稅,負責組織企業參加反傾銷應訴的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公司稱,盡管其中還有些企業的稅率還不公正地偏高,但這已是近年來少有的取得較好結果的案件了。這個成績,是各方面提早精心準備、團結一致、積極應訴的結果。 (2)1998年10月,蘋果豐收。但中國的蘋果汁生產企業并沒有感到收獲的喜悅:從多種渠道得到的信息表明,美國蘋果汁行業將對中國出口的濃縮蘋果汁提起反傾銷訴訟。 (3) 前幾年,一些地方政府為幫助農民脫貧而鼓勵種植蘋果,蘋果產量大幅上升。與此同時,國際市場對濃縮蘋果汁的需求極為旺盛。因此,各地紛紛上馬蘋果汁生產線,生產規模迅速擴張。由于中國濃縮蘋果汁成本低廉,出口增長較快,因而引起了美國這一最大蘋果汁進口國蘋果種植商和加工企業的不滿。在這種背景下,代表 蘋果種植商和加工企業利益的美國蘋果協會,準備組織提起對中國輸美濃縮果汁反傾銷調查的請求。 (4)是否傾銷的標準,關鍵在于出口價格是否低于正 常價值;而征收反傾銷稅的幅度,也要根據出口價格低于正常價格的幅度來確定。我國被美國確定為非市場經濟國家,因此美國用替代國的價格,而不是我國的實際價格來確定正常價值。這種歧視性政策,完全不顧我國勞動力與原材料成本低廉的客觀優勢,往往導致我國企業本來沒有傾銷被裁定為“傾銷”,或者本來傾銷幅度 輕微被裁定為高幅傾銷。 (5)按照美國法律,如果美方企業起訴我方企業,對我調查期應為1998年1~6月,這是我國輸美蘋果汁價格最低的一段時期。如此低的起點,按照以往的經歷,我國企業即使應訴也很難得到一個合理的結果,仍難免重蹈以前不少中國產品被擠出美國市場的覆轍。 (6)然而,這次我方事先得到了對方將提起反傾銷調查申請的信息,有利于我方提前做好應訴準備。更為重要的是,我國濃縮蘋果汁一半以上靠出口。如果失去美國這個最大的出口市場,不僅會使蘋果汁行業大傷元氣,而且對成千上萬付出辛勤汗水渴望脫貧的果農來說,是難以承受的。 (7) 權衡利弊之后,我國蘋果汁生產企業和出口企業下定決心,積極應訴。1998年10月,全國26家有關的蘋果汁出口企業在西安聚會,商討應訴對策。在此期間,適當使蘋果汁減產,我出口美國的蘋果汁價格開始逐步回升。此后,我國蘋果汁企業又紛紛規范出口行為,使出口秩序進一步好轉。 (8)價格的回 升,打亂了訴方的部署,使訴方的起訴時間一推再推。先從1998年的11月份推遲到12月份,再推到1999年3月份,最后于1999年5月份才遲遲起 訴。這一方面為我方企業贏得了寶貴的調整準備時間,另一方面也使得調查期相應延遲為1998年10月至1999年3月。價格的回升,提高了我方企業應訴的 起點,使局面逐漸向有利于我國企業一方轉移。 (9)1999年1月,我方選定了在美國具有相當影響的格倫菲爾德律師事務所,該事務所提供的主辦律師具有25年反傾銷辦案的豐富經驗。聘請高水平的律師及早介入應訴。 (10) 特別是當后來案件進入美國商務部調查階段后,在關鍵的“替代國”價格問題上,我方律師起到了重要作用。當時,我方準備了兩種方案,一種是正式提出具有代表 性的土耳其作為替代國,另一種是以印度作為替代國的備用方案。訴方提出的也是印度替代價格,但數額是我方印度替代價格的兩倍。盡管商務部沒有采用土耳其而采用了印度作為替代國,但由于我方律師提供了有力的證據,具體采用的價格是我方提出的遠低于訴方的印度替代價格。這為我方最后拿到低稅率起到了重要的作 用。 (11)盡管在調查期間,一波三折,但在我國政府有關部門的嚴正交涉下,最終爭取到了相對合理的終裁結果。2000年4月,美國商務部做出終 裁,我國10家應訴企業的反傾銷稅稅率等級分別為:0,8.98%,9.69%,12.03%,25.55%,27.57%;應訴企業的加權平均稅率為 14.88%;未應訴企業為51.74%。
現在我們來進行分析。本則資料中的參與方主要是兩方。一方是中 國的10家蘋果汁生產企業,另一方是美國商務部。我們在陳述時,要按照國際慣例,采取以我為主的敘述策略來進行,這是對自己國家的尊重。同學們平時看報時可能看出來了,中國領導人與外國領導人會見時,中方領導人說的是中美、中日、中英、中俄、中法等,而外國領導人則常說美中、日中、英中、俄中、法中等,都 是出于對本國的尊重。 我們先表述關于中方的事實。然后再表述關于美方的事實。由此可將分述句的主要內容概括為:(這是一篇關于中國的10家蘋果汁生產企業應對美方反傾銷起訴取得成功的案例。)成本低廉的中國的蘋果汁進入美國市場,引起美方不滿,美方提出反傾銷調查起訴。中方積極應訴,充分發揮有利 因素,贏得了訴訟勝利,保護了中方蘋果汁生產企業的利益。”廣大考生反映,這種方法較為簡便易行。 3、鏈式分析法。是對具有比較緊密的內在連接性 的材料根據其順序進行逐步分析的方法。有時候,一則材料中所涉及的事件是一環扣一環的,各個事件之間有明顯的關系,其相互連接就像鎖鏈一樣緊密相扣,這時就適用鏈式分析法。如某范本中模擬試題(七)的分述句可概括為:(這是一篇關于我國9家彩電企業結盟限價銷售彩電的報道。)9家彩電企業深圳結盟之后,國 家有關部門對此提出了質疑,專家認為價格聯盟是變相壟斷,消費者對此無動于衷,結盟商家內部意見也不統一,最終導致彩電限價失敗。)這種方法對于那些根據深度報道進行改編的申論試題有明顯的針對作用。(郭五林著) 4、類型分析法。就是將給定材料中的事實分成不同的類型,然后進行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對于一則材料所涉及的是不同類別的人、事、物,則可以進行分類表述。如范本中模擬試題(九)的分述句就可概括為:“(這是一篇關于我國玩具市場的調查 報告。)調查表明:我國的玩具消費擁有難以估量的發展潛力。家長望子成龍心切,愿意為孩子買更多的玩具。但調查還表明,我國的成人玩具市場基本是一片空白,到目前為止,還未出現專門生產成人玩具的企業,成人玩具市場存在著巨大的商機等待開發。” 5、關鍵詞分析法。對于給定的材料,有時我們會感到 無處下筆進行概括。這時可以將文中出現頻率高的詞語羅列出來,然后結合文中事實或觀點把它們串聯起來。這對于初學者或心理素質差者有較大幫助。通常認為,申論無固定答案,只有答題要求。但我認為,這種理解是不正確的。概括申論的主要問題,首先要形式到位,其次是內容到位。形式到位就是應該提及的事件的主要 方面都要有所提及,內容到位就是應該有的事件的主要內容都要具備。事實上,很多參考書上的參考答案不只內容不到位,連形式也很不到位,無益于指導學生考試。 為保證形式到位,我們先要在給定材料中勾畫出事件參與方和事件的主體事實。我們不用劃句子,就劃人物或單位名稱就行了。對事件主體事實,大家 先用詞語進行概括。先將這些關鍵詞語羅列在一起,然后就像用線穿珍珠一樣,將散落在地的多顆珍珠串起來,就是需要概括的主要問題。(郭五林著) 如 某范本中模擬試題《八》,先概括總述句:“這是一篇關于農夫山泉與國內其它純凈水廠家打水戰的報道!狈质鼍涞母爬ǎ闳绻械接欣щy,可先列出主要詞 語:“農夫山泉 科學試驗來自全國各地的純凈水家 反擊 炒作 不正當競爭 查處 起訴 標準 純凈水 天然水 反不正當競爭法 虛假廣告 科學性”。這樣,我們再通讀全文,加以分析思考后,就能提煉了分述句:“農夫山泉宣布不再生產純凈水,給純凈水使了個絆,引起全國各大純凈水生產廠家的反 擊。這些純凈水生產廠家對農夫山泉的科學試驗提出質疑,認為農夫山泉進行炒作,屬于不正當競爭行為。要求國家主管部門過問查處此事。引發了各界對此問題的關注和討論! 6、 主動方分析法。是從事件的主動方出發,概括其行動對事實和環境造成的影響,從而概括出其主要問題的方法。在給定資料中,一般來說都是內部蘊含著矛盾的事件或觀念。這時,為了保證我們分析的切入,可以首先確定誰是事件的主動方,從主動方的角度去表述問題。但這時需要考生站在客觀公正的立場表述事件過程,在表 述中不隨便使用定性詞句,以便喪失客觀公正立場。(郭五林著) (三)道理句。是揭示事件本質的句子。道理句的基本句型結構為:“它(告訴、揭示、 反映、暴露)了……(道理、規律、性質、問題)”。綜觀書中的參考答案,有的答案有道理句,有的答案沒道理句。我意以為,作為一名考生,為確保萬無一失, 應當用簡潔的語言表述事件給人們的認識或啟示作用。道理句要求考生對給定資料有較強的歸納分析能力,能從中引申出一定的道理來。當然,少數時候,文中也有現成語句,這需要考生認真分析和辨別。(郭五林著) 需要注意的是,道理句反映的內容應分為不同的層面,因為申論考試的資料來源于新聞,新聞建基于真實的社會生活,所以它具有較強的客觀真實性。因而,其反映的內容是方方面面的,也是不同層次的,從抽象的思想觀念、規范的制度體系、具體的行為后果等,都存在各各不同的差異,所以道理句應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如藥價虛高案例,其道理句可概括為“它反映了醫療行業追求高額利潤和堅持社會公德之間嚴重的矛盾沖突,置社會公德于不顧,片面追求高額利潤!庇秩缣O果汗企業反傾銷上訴案例,其道理句可概括為:“它反映了我國企業在走向國際市場的過程中,還需要調整和適應的事實!笔聦嵣,概括主要內容的三個句子或三層意思,是很明顯地一個總—分—總結構。第一句是總述,第二句是分述,第三句又是總述,但它在邏輯是不斷深化的。(這里邊還有一個問題容易被忽視,那就是考題中有時要求考生概括給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內容,有時是要求考生概括給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問題,主要內容和主要問題一詞之差,可要求相去甚遠。對主要內容和主要問題的區別,很細微又很復雜,迄今為止,我還沒有看見任何一本申論參考書上對其作過分辨,但作為考試題中關鍵 之關鍵,不會是隨意為之,因而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否則,方向有誤,再怎么努力,最多也就是事倍功半,甚至是南轅北轍。以上部分是對主要問題的概括的講解。作為方法來說,它對主要內容的概括也同樣適用。對于主要內容與主要問題這兩個重要詞語,后邊我將進行專門論述,在此不再闡述。)
作者:郭五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