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時事政治(1日-15日)
1.旨在促進伊拉克和平與重建的“伊拉克國際契約”部長級會議3日在埃及沙姆沙伊赫召開。會議啟動了“伊拉克國際契約”計劃并通過了契約文件。伊拉克政府和國際社會各自承諾,決心共同擔起伊重建的重任。來自約60個國家和12個國際及地區組織的代表出席了會議。
2.一艘載有大約150名海地移民的船只4日凌晨在英屬大西洋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附近海域傾覆。事故發生后,救援人員已成功救出73名乘客,并找到36具尸體,但其余大約40人下落不明。
3.肯尼亞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800型客機從科特迪瓦阿比讓市飛往肯尼亞首都內羅畢途中,5日凌晨在喀麥隆濱海省墜毀,機上105名乘客和9名機組人員全部喪生。
4.中國駐圣盧西亞大使古華明于北京時間5日就圣盧西亞同臺灣恢復所謂“外交關系”向圣政府提出嚴正交涉和強烈抗議,并代表中國政府宣布自即日起中止同圣盧西亞的外交關系,兩國政府間的一切協議也隨即停止執行。
5.在6日舉行的法國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中,人民運動聯盟主席尼古拉·薩科齊以53.06%的得票率勝出,當選新一任法國總統。
6.北愛爾蘭新教政黨民主統一黨領袖伊恩·佩斯利與新芬黨高級成員馬丁·麥吉尼斯8日宣誓就職,分別擔任北愛新政府第一部長和第二部長,標志著北愛正式恢復分權自治政府。
7.在藍籌大盤股的推動下,滬深股市9日雙雙創出歷史新高,并以超過3800億元的成交總量改寫“天量”紀錄。上證綜指則首度突破4000點整數關口。
8.英國首相托尼·布萊爾10日宣布,將于6月27日向英女王遞交辭呈,結束長達10年的首相歲月。他同時宣布辭去工黨領袖職務,為“接班人”、財政大臣戈登·布朗讓路。
9.阿富汗塔利班組織高級領導人毛拉達杜拉12日在阿南部赫爾曼德省被擊斃。
10.14日零時01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尼日利亞通信衛星一號送上太空。這是我國首次以火箭、衛星及發射支持的整體方式,為國際用戶提供商業衛星服務。
11.第60屆世界衛生大會14日在日內瓦萬國宮開幕當天,再度拒絕了極少數國家提出的臺灣成為世界衛生組織“成員國”的涉臺提案。這是世衛大會連續第11次拒絕涉臺提案。
2007年5月時事政治(16-31日)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近日下發,《意見》提出,要全面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把健康素質作為評價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的重要指標。廣泛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確保學生每天鍛煉1小時。
2.韓朝雙方17日同時舉行連接朝鮮半島南北方的京義線鐵路和東海線鐵路試運行儀式。來自韓國和朝鮮的列車分別從韓國汶山站和朝鮮金剛山站出發,進行56年來首次跨越韓朝軍事分界線的列車運行。
3.法國新總統薩科齊17日任命弗朗索瓦·菲永擔任法國總理,并授權他組建新一屆政府。
4.第二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22日在美國華盛頓開幕。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特別代表、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和美國總統布什特別代表、財政部長保爾森共同主持對話。
5.中國、美國、俄羅斯、日本、法國的代表21日在華盛頓舉行5國全球核能伙伴和全球核能合作國際會議,并發表聯合聲明,表達了對核能發達國家共同推進全球和平利用核能和有效防止核擴散的愿望。
6.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干事巴拉迪23日向聯合國安理會提交了伊朗核問題報告,認定伊朗未遵從安理會第1747號決議暫停其有爭議的鈾濃縮活動,而繼續增加用于鈾濃縮的離心機數量。
7.中國國家航天局局長孫來燕24日在位于巴黎的歐洲航天局總部簽署了空間和重大災害國際憲章,這標志著中國國家航天局成為這一國際減災合作機制的正式成員。
8.日本國會議員、農林水產大臣松岡利勝28日在東京的議員宿舍內上吊自殺。松岡生前卷入多起政治資金丑聞,成為拉低安倍晉三內閣民眾支持率的原因之一。
9.俄羅斯29日成功試射一枚能攜帶多彈頭的新型洲際彈道導彈。試射成功后,俄第一副總理謝爾蓋·伊萬諾夫說,新型導彈能穿透任何導彈防御系統。
10.29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一審認定國家藥監局原局長鄭筱萸收受賄賂、玩忽職守兩罪成立,判處其死刑并剝奪政治權利終身。這是中國改革開放近30年來,因腐敗犯罪被判處死刑的第四位省部級官員。
11.為進一步促進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經國務院批準,財政部決定從2007年5月30日起,調整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稅率,由現行1‰調整為3‰。
12.泰國憲法法庭30日深夜作出裁定,針對泰愛泰黨去年4月選舉中的舞弊指控成立,因此解散泰愛泰黨,同時判處前總理他信和泰愛泰黨110名執行委員5年禁止參政。 13.印度中央統計機構3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在截至今年3月底的2006財政年度,印度國內生產總值已經達到1.01萬億美元。印度報業托拉斯因此報道說,印度已成為全球第12個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萬億美元的國家。 |